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里的光明区信访局接待窗口又低又小,让群众站也不是、趴也不是,只得“矮半截”蹲着办事,弄得腰酸背痛。电视剧一经播出,各地类似窗口陆续被曝光,各种整改公告也纷纷公之于众。
笔者认为,电视剧固然有其夸张成分,博观众一笑,哪想到这样尴尬十足的服务窗口居然真的存在,而且还不少,着实让人吃惊。尽管涉及窗口问题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很快就进行了排查整改,提升了服务质量,及时上网应对群众质疑,尽可能做到群众满意,但为何总要等到问题被曝光了才整改,这值得深思。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媒体形式多样,各种问题从发现到传播、再到暴发,或许只要几分钟。问题一旦被“晒”到网上,很多时候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本无法估量舆论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不论是“蹲式”信访窗口问题,还是近日发生的“高空”举报箱问题,还有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清的公交站牌问题,都是在曝光后相关部门和单位才有了“动静”。
时下,仍有一些干部抱着侥幸心理,总觉得自己躲在办公室就是安全的,于是松散、拖沓、懒惰、懈怠等坏风气逐渐成为“职业病”,甚至病入膏肓而不自知,一经举报才慌乱不堪地动脑筋、想对策、找路子。更有甚者,一叶障目,对个人能力过于自信,不将曝光当回事,首先想到的不是解决问题、回应诉求,而是找人删帖、摆平源头。殊不知,问题不仅没解决,还越闹越大,一发不可收拾,闹得臭名远扬。
发现问题、有了诉求、遇到困难,这些对群众而言可能是棘手的大事,但对经验丰富、能力所及、资源充足的领导干部而言或许并非难题,有的事情是举手之劳。所以,领导干部要具有警醒意识,多从自身找问题,既要经常性反思自纠、查摆整改,又要常下基层,听听群众有什么想法、意见和建议,在与群众互动中使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同时,要强化网络舆论应对能力,既要关注重点舆情,及时掌握一手信息,妥善处理,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又要实现从“应对者”到“引导者”的身份转变,及时将政务动态宣传好、常用信息公开好、重要舆情引导好,让广大群众在了解领导干部工作的基础上,主动维护政府形象,共同抵御不良信息,创造积极向好的网络环境。
整改问题别总依赖曝光。领导干部要勤于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让群众有困难时想得到干部、找得到干部,尽快想办法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