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火爆荧屏,该剧真实还原了官场生活和官员心理,描绘出一部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剧中,汉东省委书记沙瑞金曾说过一句话:“现在收拾世道人心还来得及。”听后让人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反腐倡廉事关政权兴衰、事业成败,这是历史铁律。反腐败伴随着我们改革的全过程,从来没有中断过,也从来没有离开公众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的形势任务,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毒疗伤、壮士断腕的勇气,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风政风为之一振,社情民风为之一新。党中央反腐的决心让人们重新看到了希望,人民群众对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殷切期盼正逐步变为现实。
反腐,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人心争夺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全国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人民的心中自有一杆秤,人心向背是最公正的砝码,也是唯一的砝码。反腐败斗争之所以能够形成压倒性态势,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反腐败得人心、顺民意,是民心所向。曾有国际人士这样评价:反腐败为中国共产党重新赢得人心至少20年。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人民的名义》中,高育良、祁同伟、丁义珍、赵德汉等官员,都能在波澜壮阔的反腐征程中找到“现实版”的影像,他们曾经在不同的岗位上作出过自己的贡献,但最终因为权力染上了铜臭味,走向人民的对立面,沦为人民的罪人,既影响了党的形象,更损害了党的肌体。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形势,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我们共产党人不惧任何风浪,不怕存在问题,就怕有问题没发现,发现了不能及时解决。如果放任不管,腐败滋生蔓延,后果不堪设想。正如反贪局长侯亮平所说,腐败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伤害,最后还是以国家和人民的伤痛来消解。
“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吏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当今社会,反腐,正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清正,更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很难经历战场上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但我们可以像火把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就需要我们“清”字勤修,涵养淡泊之气;“正”字高悬,力行公仆之责;“廉”字常思,牢记法纪准绳;“洁”字为则,官服不染点墨,以一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用好权力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反腐败是历史性课题,更是世界性难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赢得“世道人心”却易早不易晚。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管党治党不放松、正风肃纪不停步、反腐惩恶不手软,就一定能打赢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人心争夺战”,早日迎来春和景明、海晏河清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