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贾定兴)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归根结底反映在市民的言行上,体现在市民的文明素质和文明诉求中。自3月10日我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推进会后,我市300多个企事业单位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工作,组织人员走上街头,开展“文明使者”志愿服务活动,在社会上掀起志愿服务的热潮。那么,近两个月来,各单位在街头巷尾开展“文明使者”志愿者服务情况进展如何?有没有真正为市民提供志愿服务?昨日,记者跟随市文明城市创建指挥部督导组相关人员,对我市四城区和示范区的65个主要路口及沿线路段进行了暗访。
当日7时30分,督导组首先到市丰收路与民主南路交叉口,发现志愿者已经就位,1名穿戴印有“文明使者”服装和帽子的志愿者正在对一些逆行的市民进行劝导,其余的志愿者在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督导组就志愿者服务情况询问值勤交警,并在表上进行记录。在市人民路与普济路交叉口,4名志愿者手持小红旗,始终面带微笑地劝导着准备打“时间差”强行通过的市民。在市人民路与南通路交叉口,这里的志愿者分成两队,一队负责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另一队在人行道上劝离摆摊的商贩……不仅如此,记者在我市人民路、民主路、普济路等城区路段看到,许多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清理小广告,劝阻占道摆摊经营、清理违法乱停等不文明现象,他们有的还走进社区,为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提供便民服务。这些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的积极参与,成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工作的一抹亮色。
从一天督导的情况来看,我市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志愿者都能做到热情服务、热心服务,用他们的微笑规范市民的不文明行为,只有极个别出现清理不认真的现象,督导组也与其进行交流。对此,督导组组长王建强告诉记者,督导的目的不在于批评,而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志愿者的行为,通过他们的服务,调动我市群众参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工作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注重志愿者行为更加完善和服务更加规范,用志愿者诚恳的语言、标准的行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带动社会形成‘人人讲文明、事事为文明’的良好社会新风尚,让文明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王建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