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翟倩倩
实习生 聂 鑫
她曾经是一名优秀的法务工作者,在律师事务所工作期间积累了深厚的法律知识,养成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她如今是一名优秀的人民调解员,全身心地投入道路交通事故调解工作。她就是温县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刘燕霞。
从一名法务工作者到一名人民调解员,工作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始终不变的是刘燕霞奉行的工作理念:为百姓分忧解难。
“非常感谢你,俺对今天的调解结果非常满意。”案件当事人张某激动地说。近日,记者见到刘燕霞时,她刚调解完两位村民的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接受调解的双方都对结果感到满意。像这样的矛盾纠纷几乎每天都有,最多的一天五六起,刘燕霞总是热情服务,将纠纷一一化解,确保给每一位当事人公平和公正。
2012年5月刚刚担任人民调解员时,刘燕霞的内心忐忑不安,她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生怕辜负领导的信赖和人民的期待。经过多年努力,刘燕霞以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成了群众的贴心人。
以情动人、以法育人是刘燕霞在调解工作中坚守的信念。2012年6月28日12时许,温县西关一街的刘某在驾驶电动车下班回家途中,被郑某驾驶的面包车撞伤。刘燕霞在进行调解时,刘某以郑某赔偿数额太少为由,拒绝调解,声称要通过上访的方式解决此事。面对这种情况,刘燕霞没有放弃调解,而是通过走访了解到,刘某和邻居多次为宅基地闹矛盾,经常到相关部门上访,致使邻居多年不能建房。了解这一情况后,刘燕霞多次利用下班时间到刘某家与其拉家常,帮助刘某做家务,讲解法律知识。久而久之,刘某被刘燕霞的真情打动,表示愿意接受调解,并接受了郑某的赔偿款。通过努力,刘燕霞成功避免了一起上访案件的发生。同时,刘燕霞通过讲解法律知识,解决了刘某与邻居的矛盾纠纷,刘某的邻居顺利盖起了房子。
在部分交通事故中,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容易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甚至会危及调解员的生命安全。每逢这种情况,刘燕霞总是提醒自己保持冷静,站在双方角度思考问题,然后在法律的框架之内,尽可能用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进行调解。
刘燕霞回忆,2014年8月10日15时许,樊某驾驶小轿车与侯某驾驶的电动车相撞,造成侯某当场死亡。惨剧发生后,侯某家人难以接受事实,多次找人到樊某家闹事。更为严重的是,侯某的妻子竟拿着一把菜刀到温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科门口,扬言不公正解决此事,就杀了樊某抵命。危急之时,刘燕霞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走到侯某妻子面前,耐心地做思想工作。等侯某妻子情绪平静下来后,刘燕霞耐心地向她讲解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赔偿事宜等法律知识。经过刘燕霞一个多小时的劝说,侯某妻子终于放下了菜刀。后来,经过刘燕霞多次调解,樊某一次性赔偿侯某家属28万元,妥善解决了这起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纠纷。
在刘燕霞看来,调解工作虽然平凡细小,但责任重大,当事人的事再小,对她来说也是大事。近年来,为及时处理好矛盾纠纷,加班加点对于刘燕霞来说是家常便饭。“我有时处理案件要通宵达旦,只有问题妥善解决了,我才能安心回家。”刘燕霞笑着说。
这样的刘燕霞,让百姓信赖,让领导放心。“燕霞在工作上认真负责,对案件中任何细小问题都不放过,手机保持全天24小时开机,以便群众求助时随叫随到。”温县公安局交通事故处理中队中队长杨艳伟说。
近6年来,刘燕霞共调解矛盾纠纷1118起,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3500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7%。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人民调解员的职责和使命,她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让每一位当事人放心。
记者手记
在采访过程中,刘燕霞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是“百姓”,在她心中,百姓之事无小事。无论是道路交通事故调解工作,还是当事人的日常生活,只要是刘燕霞能帮上忙的,她都尽心尽力去做。
多年来,经刘燕霞调解成功的案件不胜枚举,她以满腔热忱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誉。谈及以后的工作,刘燕霞坚定地说:“我会用我的一颗真心,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争取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使每一位百姓都感受到公平和正义。”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