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司马懿这个话题,挖掘司马懿文化内涵,作为司马懿的故乡,焦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掌握的资料最充分,也最有发言权,更要当仁不让。这个品牌优势,焦作应当发挥,而且能够发挥。”5月3日至5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从司马到司马》主讲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立群到司马懿故里——温县招贤乡安乐寨村考察,并为该县500名干部作了题为《司马家族崛起的启示》的报告。在此期间,孙立群愉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孙立群在南开大学讲授古代史30余年,尤其对我国两晋历史的研究造诣颇深。他说,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司马懿有不少成见、偏见,一提到司马懿,不是空城计里的司马懿,就是形象奸诈的司马懿,似乎已经定了型。其实,他通过多年研究,知道司马懿不仅不是人们现在认知的样子,而且还是一个奇才,其在魏晋特殊历史时期的卓越表现更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孙立群认为,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历史学者,应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有责任把研究的结果公之于众。他说,司马家族为了实现统一大业励精图治几十年,尤其在司马炎当皇帝的前期,一度出现政和景明的情景。司马炎颁布了五条诏令,头一条就是正身,提出皇帝不仅自身要做得正,还要带头节俭、抚恤下民、减免税负、重农抑商,一时间政治清明,司马家族的综合实力直线上升,结束了当时的混乱局面。“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公平公正,不能偏颇。秦始皇首次统一中国,成为始皇帝,司马炎则是统一中国的第二人,这一功劳如何评价都不过分。”孙立群说,“司马家族的统一中国,结束了当时持续100年的混乱局面,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国家发展势头良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
孙立群说,从温县现在对司马懿文化挖掘的整体情况看,属于比较宏观的,还比较粗放,同时也说明这个课题可挖掘的空间还很大。针对焦作、温县挖掘司马懿文化该怎样破题、具体抓手在哪里等问题,他说,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大众真正了解司马懿和司马家族的历史真面貌,同时让相关领导高度重视,把司马懿文化作为焦作、温县的一个重要文化品牌来打造,在人才上扶持,在资金上倾斜;二是要整合相关力量,既挖掘现有的,又联合焦作、温县以外的,实行内外结合。温县刚刚出版的《了不起的司马懿》一书就把现有的司马懿资料收集得比较完整,下一步需要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做一些更具体的文章。还要联合国内研究司马家族文化的有关力量,如上海大学的朱子彦教授、郑州大学的高敏教授等,都长年研究三国的历史,专门写过关于司马师、司马昭的文章,大家共同把对司马家族文化的研究推到新高度。
在调研中,了解到后年是司马懿诞辰1840周年,温县有意组织一场关于司马懿的高峰论坛,孙立群连声称好。他说,近几年,河北邯郸挖掘蔺相如文化,搞得风生水起。客观地说,司马家族的根基比蔺相如厚实得多,挖掘起来也有更多现实意义。
“我国的好多事,都渗透了传统观念。司马懿的形象除了在温县很正面外,无论在戏剧里,还是在影视剧里,都是很阴险、奸诈的。不能总让迷雾遮住眼,现在到了恢复历史真面目的时候,希望焦作、温县通过卓有成效的挖掘和宣传,给司马懿‘平冤昭雪’。”采访最后,孙立群说。
5月3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从司马到司马》主讲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立群在司马懿故里——温县招贤乡安乐寨村考察期间,饶有兴趣地听取了《焦作日报》的情况介绍,并为《焦作日报》创刊60周年欣然题词:“记录历史,讴歌时代。”
本报记者 吕正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