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四城联创”工作开展以来,市城管局积极动员、认真组织,制订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按照“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原则,对城区马路市场、流动经营、店外经营、乱搭乱挂、乱堆乱放等城市乱象加大了整治力度。截至目前,我市各城区城管部门共取缔店外经营、占道经营、流动经营6100余起,拆除违章经营性大棚120处,清理乱搭乱挂、乱堆乱放140余处,暂扣三轮车100余辆,对违章经营行为共计处罚41次,处罚金额4200元,促使城区市容秩序明显好转。
在整治工作中,市城管部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狠抓16条主干道经营秩序整治工作。上个月,市城管部门对人民路、迎宾路等16条主干道经营秩序采取阶段性推进的方式进行整治,明确任务、标准和责任单位,每周整治4条道路,每周考核验收,将存在问题向相关城区和责任单位通报,并及时向市“四城联创”指挥部上报督导情况。截至5月5日,解放区台账问题197个,已整治162个,整治率82%;山阳区台账问题194个,已整治165个,整治率85%;中站区、马村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已完成台账销号。16条道路第一批403个台账问题,目前已整治339个,整治率84.1%。
坚持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抓重点部位经营秩序整治。市城管局一是全力推进解放路(山阳路—普济路)6.3公里示范路段创建工作,现场督导解放区城管局、山阳区城管局对店外经营、流动经营、搭建大棚、乱搭乱挂、张贴非法小广告、乱停乱放等乱象展开整治,与沿街520余户商户签订“文明诚信经营承诺书”,组织志愿者清理橱窗广告、铲除非法小广告;二是勇于啃硬骨头,督导马村区城管局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解决了马村区白庄小区门口、文昌路马村市场周边和惠利佳超市周边长期存在的马路市场、店外经营、违章搭建大棚等影响市容的难点问题;三是对市民反映强烈、严重影响市容的工业路中州市场南口、太行路7447市场出入口、月季农贸市场出入口等部位进行整治。
虽然我市市容秩序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整治进展不平衡,推进速度较慢。从台账问题销号情况看,虽然大部分问题已销号,但示范区、马村区、中站区进展较快,解放区、山阳区进展缓慢,一些重点、难点部位和次干道、背街小巷店外经营、占道经营、违章搭建大棚等乱象依然存在。特别是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夜市大排档店外经营、影响交通将成为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从督导情况看,由于缺乏长效机制,我市市容秩序整治始终没有走出“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怪圈。
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市容秩序整治之所以推进速度较慢,关键在于未形成“大城管”体制,城市管理工作仍是城管部门一家在单打独斗,市容秩序整治工作还没有和“百警百街”创建、“六小门店”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下一步,市城管部门将在巩固城区16条主干道整治成果,对次干道、背街小巷以及市场出入口的占道经营、违章搭建大棚等乱象加大整治力度的基础上,着力解决一批市民反映强烈、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和交通的问题;加强与工商、公安等部门的联系,相互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加强与城区政府、街道、社区的联系,充分发挥城区政府在整治中的主体作用,引导沿街商户开展自律自治活动,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确保市容秩序整治后不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