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岳 静
她是从王屋山山区走出来的穷学生,一心惦记着和她一样想要靠知识改变命运的贫苦学子;她是带领民盟中站支部,深入社会开展调研活动,屡获组织嘉奖与肯定的基层民盟主委。她就是李小平。
今年52岁的李小平是焦作四中一名语文教师,近30年的教学生涯里,李小平视教学为生命。她说:“在我眼里,孩子没有优劣之分,他们都是有潜力的天使。”
李小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教过无数的学生,对待学生亲切和蔼,学生们总是调皮地叫她“平姐”。
1995年,李小平接手了一个普通班,担任语文老师,这个班上学生们成绩平平,学习的劲头也不够,为了调动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李小平积极钻研业务,探索先进的教育方法,经过多次试验,“单元教学法”应运而生。所谓“单元教学法”,就是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增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消化吸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高考时,李小平的普通班学生语文成绩与重点班成绩持平,李小平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李小平认真钻研,写作的《同为革命人母,形象各不同》《挖掘教材深层含义,开发学生潜在能力》论文,分别获得国家级论文二等奖、省优秀科技成果奖和省级优秀论文奖。
“我从大山里走出来,最惦记的就是大山里的穷苦学生。”李小平心怀感恩,立志把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孩子,让他们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2000年,李小平班上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突发变故,父母没有能力继续供她上学,李小平知道情况后,找到了这名学生,鼓励她不要放弃学业,并让她每天到自己的家里吃饭,节省生活费,一年后,这名学生考上了商丘师范学院,改写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中国民主同盟一直是我向往的组织。”1988年,李小平大学毕业后在焦作市第十二中学任教,当时,她的邻居是民盟十二中支部的老主委,通过邻居的行为,她亲眼见证了这个组织如何资助山区的孩子,如何为贫困学生送书,如何为社会的发展献计献策,李小平深深地被他们打动了。“我一定要加入这个组织!”李小平默默在心里下定了决心。
可是,加入民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必须是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才有资格成为民盟的一员。李小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更加努力钻研自己的本职业务,在教学上找方法找窍门,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中级职称。1999年,李小平如愿成了民盟的一员。
在民盟中站支部,李小平不为名利,广泛开展调研,每年撰写大量的提案,2013年提交的《加强午托部饮食安全监督》的提案,2015年提交的《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改造》的提案,2016年撰写的《焦作市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课题调研报告等被评为市级优秀提案和调解报告,并受到表彰。
2010年8月至今,李小平担任民盟中站支部主委。她带领民盟成员,积极参与全市“焦作有爱”活动,为地震灾区踊跃捐款,去山区学校支教,自筹经费资助山区的贫困学生……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民盟中站支部被民盟省委评为2013~2014年度和2015~2016年度活力支部。在2015年河南省民盟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民盟中站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组织。李小平被评为2011年中站区统战工作先进个人、中站区2014年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个人奖。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中站区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同时,我也要积极参政议政,为政府的科学民主决策贡献智慧和力量,为中站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谈起自己的理想,李小平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