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秋)今年年初以来,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在经历去年的波动下行后,行业发展整体向好,主要指标回升趋稳,实现良好开局。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9.65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营业利润1.3亿元。
据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具有三大特点:一是营利性服务业快速增长,增速居全省前列。一季度,全市82家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39.8%,增速居全省第五位,前移12个位次。营利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发挥了良性的带动作用。二是科技服务业占比提高,软件、信息等行业贡献率大。一季度,我市67家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1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总营业收入的24%,同比增长9.9%。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两个行业是拉动科技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一季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0.37亿元,同比增长68.2%,专业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43.1%,两个行业合力拉动科技服务业增长6.2个百分点。三是行业涵盖面不断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服务行业达27个,比去年同期增加8个,增加的行业中不仅有涉及民生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租赁业等,而且有科技含量高的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填补了行业空白。行业种类的增加,有力地调整了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的结构,改变了此前道路运输业占比过大的局面。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中,道路运输业占比36.6%,同比下降18.4个百分点,行业结构更加合理。
九成行业实现增长,个别行业发展迅猛。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涉及27个行业大类,一季度,有24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行业间发展更加均衡。其中,仓储业实现营业收入3.08亿元,同比增长180%。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从事服务业的人员有5.37万人,比去年年底增加5184人,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明显提高。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