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有一个人被称为患者的亲人。十几年来,她坚持为科室患者过生日,为他们理发,并且精心照顾着多名住院多年的患者,与他们像亲人一样。这个人就是该院研究所一区护士长刘立志。
在工作中,刘立志对患者好是出了名的。她有一个小本子,每当有患者住住进来时,她就详细询问患者的出生日期、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生活习惯等,每逢患者快过生日时,她都会提前留意,协调餐饮中心为患者做一碗长寿面并送上蛋糕。当患者过生日时,她再组织全科护士一起参加,让患者即使身在异乡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给精神疾病患者理发,对理发师来说是个挑战,因为患者经常不听话,有时还抢夺理发工具,甚至伤害理发师。医院附近的理发师,一听说是为精神疾病患者理发,没有一个人愿意来。为了解决住院患者的理发问题,刘立志半路出家,当起了义务理发师,并自费买来理发工具,免费为患者理发。一位来接患者回部队的营长感动地说:“没想到,你们的服务这么周到,患者能来这里治疗,真是他们的福气!”
刘立志的爱人是一名军人。2009年,他代表军区参加了驻港部队的任务,直到2012年年底才回来。三年期间,刘立志为家庭付出了很多,只是为了让千里之外的丈夫安心工作。一年之内,刘立志的父亲和公公先后去世,刘立志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所有的重担。为了处理两位老人的后事,刘立志两次回山东老家。刘立志的婆婆身体不好,她担心婆婆受不了打击再出现其他意外,就想了多种办法安慰婆婆,直到老人悲痛的心情渐渐平息才离开。
她把苦累留给自己,将快乐送给病人。在研究所这个特殊的大家庭中,为了使患者更好地恢复,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她用真情抚平患者心灵的创伤、用爱为患者点燃康复的希望。
在与精神病人打交道的20年里,刘立志把自己融入到这个特殊的群体,她扮演者各种各样的角色,是患者的母亲、女儿、妹妹……她用亲人般的宽容,用心去感受患者的孤独世界,使一个个精神病患者走出阴影,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2006年,山东某陆航团干部单某患躁狂症被送到精神病科。初到医院,单某对所有靠近他的医护人员都大打出手,仅仅几天时间,单某就成了医护人员最不敢接近的人,每次给单某送药,大家都提心吊胆,害怕一不留神就招来一顿拳打脚踢。
看着大家愁眉苦脸,刘立志主动把护理单某的任务揽在自己的身上。第一次给单某送药,单某突然一脚踹在刘立志的小腿上,又趁机抓着刘立志的头狠狠往墙上撞。挨打的次数多了,刘立志早已习以为常,她把委屈放在心里,继续耐心地给单某送药,和单某交流。慢慢地,单某的病情逐渐好转,2010年,单某因病情突然加重被送到精神科,在往床上固定的过程中,单某又蹦又跳,对医护人员拳打脚踢。当刘立志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立刻安静下来,指着刘立志说:“你是好人,我不打你。”
热爱病患,是最深沉、最有力量的情感,刘立志用坚守和爱诠释了新时代护理人员的风采。
王龙卿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