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 实习生刘璐)今年5月15日是我国第24个“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主题是“每天一点碘,健康多一点”。碘缺乏有什么危害?哪些人最需要补碘?如何科学补碘?昨日,记者就此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采访。
“碘是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市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科科长许小利告诉记者,“成年人缺碘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孩子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严重的可造成克汀病、聋哑、智力损伤等。”
碘缺乏病是由于外环境缺碘,造成人体碘摄入不足而发生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我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以前,碘缺乏病区的儿童中5%至15%有轻度智力障碍,6.6‰的人患地方性克汀病(呆傻症),严重影响了当地人口素质。我市属于碘缺乏区,碘缺乏病防治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从重点实施以补碘为主的预防措施,到落实以食盐加碘为主的防治碘缺乏病措施,再到构建可持续性消除碘缺乏病长效工作机制,我市碘缺乏病病情得到控制,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碘缺乏病可以预防。据介绍,最简便、安全、有效的预防方式是食用碘盐,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儿童是补碘的重点人群。
市疾控中心提醒,孕妇和哺乳妇女要充分认识缺碘的危害性,但是碘过多也不利于健康。因此,对自己体内是否缺碘要做到心中有数,应在婚前、孕前、孕期、哺乳期、婴幼儿期等不同时期定期进行碘营养水平测定。目前常用的办法是测定尿中的碘含量,如发现碘不足,应及时补充。
今日上午,我市在东方红广场开展“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市民可现场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