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市城区建筑垃圾运输市场管理混乱,‘黑车’泛滥。这些‘黑车’在利益的驱使下,野蛮运输,随意在市郊倾倒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垃圾围城’乱象,严重影响城市环境与形象,饱受广大市民诟病。”5月10日,市政协副主席孔祥群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对我市渣土车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式视察时,市城管局局长杨廷中在汇报会上说。
“如果不把‘黑车’管住,城区建筑垃圾不过是从城市的一角换到另一角,‘垃圾围城’问题无法彻底解决。”汇报会上,杨廷中言辞恳切,与会人员频频点头。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渣土量迅速增加,特别是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工程和黑臭水体整治征迁工程使建筑垃圾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建筑渣土量增加导致建筑垃圾运输市场快速发展,渣土车(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缺乏规范管理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方面,建筑垃圾运输市场混乱,一些无牌无证、套牌假牌、无资质的“黑车”抢占建筑垃圾运输市场,野蛮运输、私拉乱倒;另一方面,建筑垃圾源头管控不力,不少建筑工地对建筑垃圾缺乏妥善处理方式,不知道怎么运、运往哪、如何处置。
为解决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导致乱象丛生这一问题,市城管局积极作为,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印发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促进资源化利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与住建、环保、公安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对城区建筑垃圾及散装货物实施密闭运输的通告》,并明确两家特许经营运输企业参与我市建筑垃圾清运处置工作。
通过出台一系列管控措施进行严格管理,一部分“黑车”销声匿迹,但截至目前,我市仍有170多辆“黑车”非法运输、处置建筑垃圾。为躲避执法检查,这些“黑车”往往选择在深夜开车上路,私拉乱运、随意倾倒建筑垃圾。建筑工地为了节省费用,往往也选择“黑车”帮其运输建筑垃圾。
为了准确掌握“黑车”运输、处置建筑垃圾的违法事实,市城管局曾专门组织人员对“黑车”在施工工地、拆迁工地私拉乱倒建筑垃圾行为进行全程拍摄取证,真实客观地搜集了“黑车”运输建筑垃圾的时间、沿途经过地点、垃圾倾倒地点等违法证据,但因与有关部门缺乏密切配合,难以取得理想的执法效果。
与“黑车”猖獗一时相对应的是,获得政府特许经营权的建筑垃圾运输企业无生意可做。“‘黑车’运输成本低有几个原因:一是超载,造成抛撒扬尘,污染大气环境;二是随意倾倒建筑垃圾,造成‘垃圾围城’现象;三是违法成本低,就算被查扣,只要缴纳很少的罚款即可放行。”杨廷中说。
运输建筑垃圾的“黑车”之所以猖獗,是因为打击不力。我市曾组织过多次联合执法行动,但仅是针对运输环节加大监管力度,对产生建筑垃圾的建筑商缺乏有效管理。要彻底整治建筑垃圾运输市场管理乱象,必须加大建筑垃圾源头管控力度,走建筑垃圾运输特许经营和资源化利用的路子。为此,杨廷中建议,应从政策、科技、综合利用三个层面,抓住建筑垃圾管理的源头、运输、消纳三个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建筑市场准入许可、建筑垃圾源头管控、运输市场许可经营、消纳场所专业处置的管理新模式,形成“源头控制有力、运输监管严格、消纳处置有序、执法查处严厉、道路保洁及时”的建筑垃圾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开展专项整治、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源头管控、规范运输特许经营、加强联合执法等一系列措施,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建筑垃圾管理需要城管、公安、交通、住建、规划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强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城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让城市更美丽,让群众更满意。”对我市渣土车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式视察后,参加视察的市政协委员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