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征迁安置工作难不难?难!解放区的干部却说,连同提升区改造,力争6月底一并完成,提前3个月全面完成任务。
非但如此,解放区还要凭借提升区改造,盘活1000亩土地,建设城市会客厅,后年的财政收入实现突破性增长,进入10亿元俱乐部。
这样的底气哪里来?解放区委书记原永宏说,来自市委、市政府的解放思想,来自结合实际的金融创新。
去年10月31日,《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理顺市与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体制的意见》发布,善于把握机遇的解放人,敏锐意识到市委、市政府对城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土地出让净收益由市财政集中管理,统一安排。该意见为最大限度调动城区积极性,与投融资体制改革相结合,调整了市区土地出让收益分配机制。对解放区辖区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用地,在宗地出让且土地出让总价款缴纳后,将扣除上缴上级和按规定计提专项资金后的土地出让收入,全额支付给项目所在城区,用于改造项目建设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同时,将市级提取的10%城市建设专项资金也全额支付给项目所在城区,用于支持相关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将从上述土地出让收入中按规定计提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专项资金集中运用,根据年度考评结果,用于四城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奖补。
既然市委、市政府让城区放开手脚快速发展,作为以奋力走在中原城区前列为己任的焦作中心城区,解放区怎么办?该区立即下了三步棋:
第一步,成立决策机构“一委”。区政府成立了解放区投融资决策管理委员会,有效整合、盘活国有资产资源,统一布局政府性投资和项目建设。
第二步,成立相应工作机构“两办一中心”。成立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城市改造办公室、土地收购储备服务中心,服务南水北调绿化带和提升区征迁。
第三步,做大做强融资平台建设“三公司”。一是做强解放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增加政府优质资产,提高平台信用等级。二是成立解放城区发展建设有限公司,对全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进行融资,为区城建投提供相应担保支持。三是成立区政府国有独资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与有实力的国有公司共同进行融资、建设、经营在内的工作,减轻融资平台的集中融资压力。
恰在此时,3月11日到18日,焦作市创新发展经济转型研修班办班到深圳、杭州,市委书记王小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亲自带队,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跟班学习。原永宏和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军处处留心,时时留意,对解放区的金融创新增强了信心、增添了底气。是的,在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征程上,解放区承担着南水北调绿化带和提升区征迁、黑臭水体治理、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太焦铁路建设和“四城联创”等重大工作任务,资金需求量巨大,金融创新,时不我待。
13天后的4月1日,解放区政府与焦作中旅银行举行政银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这是解放区整合优势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该区打造一流金融生态环境和一流投融资环境、加快建设“五个解放”的有力举措。此次签约,焦作中旅银行向解放区提供23亿元的信贷支持,用于南水北调绿化带和提升区建设,未来5年内还将向解放区提供融资支持50亿元,为该区重点项目和辖区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融资平台,有力促进重大工程建设。
4月18日,焦作中旅银行向解放区提供的23亿元信贷支持全部到位。已经把征迁安置政策了解透彻的征迁群众,看到眼前堆放的“真金白银”后踊跃签约,主动搬迁,进度之快,令人鼓舞。
农发行焦作市分行副行长张俊祥,去年到解放区担任主管金融工作的副区长,对解放区的金融创新有着自己的见解:用八方钱,办自己事;用未来钱,办眼前事。
贷款不难,还须理性。解放区财政局局长张瑞生介绍,解放区已经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区委、区政府领导考虑更多的是科学融资、合理用资。
解放区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以下三种融资方式。
短期融资(期限1~5年):采取融资租赁模式,通过融资租赁公司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融资3亿元作为流动资金,解决解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前期各项费用。
中期融资规划(期限5~10年):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信托公司”支持模式进行融资,与郑州银行、中旅银行和建设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签订26亿元的合作协议。
长期融资规划(期限15~20年):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支持。主动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对接,经过多次协调沟通,与农发行取得合作,将符合贷款条件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纳入15亿元的融资贷款计划。以与这些村合作为契机,以点带面,逐步完善其他城中村安置房项目的相关手续,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
金融创新,解放区一子走活,全盘皆活。原永宏信心十足地说:“我们提前布局提升区,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域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留足了空间,创造了条件,未来大有可为,前途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