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是一部在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一年多来,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上下协同,合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一些地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验和做法。那么,这些创新对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有着怎样的影响?2017第二届全国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峰会期间,记者带着这一问题,采访了公采视讯传媒CEO、中国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联盟秘书长胡志敏。
胡志敏说,国务院63号文件确立“四统一”整合思路后,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国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4000多个整合为500多个,完成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四大类整合,初步形成交易从分散到集中、规则从分立到统一、信息从分割到共享、系统从分设到联通的新局面。
胡志敏认为,公共资源交易的健康发展在于改革,在于着力破除体制性壁垒和政策性障碍,进一步释放交易活力,激发创新动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打破了原有的利益平衡,直击制约发展的“难点”,打通束缚创新的“堵点”,这对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市场主体参与交易活动保驾护航,不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配置的效率和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在这场改革中,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涌现,创新成果百花齐放。”胡志敏说,安徽推行的平台服务标准化、广东实施的平台之外无交易、贵州建立的大数据分析等,在全国都是亮点。实践证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分散到整合、信息和专家资源实现有效整合、法治化程度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等,无一离开各地的生动实践和独具创新,其将不断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改革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