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站实验小学,地面上几乎看不到一片纸片碎屑,教室里始终营造着安静的学习氛围;大课间,全校1600余名学生快速有序地按照各班路线依次进入操场跑步,无一人大声喧哗打闹;午餐时间,200余名师生文明有序就餐,餐厅很少看到残羹剩菜……
“这得益于学校开展的师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该校校长张继涛告诉记者。
如何让校园里的墙壁“会说话”,怎样让一花一木“指导”学生一言一行?张继涛经常思考这些问题。
他提出将师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在校园显著位置开辟养成教育学习宣传长廊、行为规范宣传墙,以漫画和文字的形式展现优良的生活习惯、文明礼仪等,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一经推出就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观看。
此外,每个班级结合实际制定班训,并把其设计成活动板面,更换教室时随班走,确保班训陪伴学生们度过小学六年时光。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近年来,该校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了各类行为规范标准,使师生行为有参照依据,学校管理有章可循。
同时,该校制定了《文明使者评选细则》,大力开展文明使者评选活动,并为当选文明使者的学生颁发文明使者徽章,孩子们都以每天能戴上文明使者徽章而自豪。
截至目前,该校已评选了10批文明使者,有700余人,模范引领作用凸显。当每个班文明使者人数超过该班人数的70%,且连续保持3周以上时,该班将被授予文明班级。
“文明使者,使者文明,通过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而约束和规范家长自身行为,最终实现‘小手拉大手,幸福一起走’,为社会和谐尽一点微薄之力。”张继涛说。
安全工作一直都是该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该校制定了《中站实验小学路队管理规定》,学生上下学期间,由10名领导和教师在学校门口义务值班,维持接送秩序。同时,制定《路队评比细则》,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学生们逐步养成了“快、静、齐”集合、行走时整齐有序以及到指定位置解散等良好习惯。
“成绩是一时的,但习惯是长久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受益终身。”张继涛说,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更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
近年来,该校积极打造家校和谐共育体系,制定了《中站实验小学家校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明确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
张继涛告诉记者,如家长在接送孩子时,违规停车,并经教师多次劝解无效时,可以根据《公约》规定,在学校的校信通中予以通报。《公约》有力维护了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有效避免了过激事件的发生。
此外,中站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平台定时发布文明使者评选名单、学生优秀作文集、一周光荣榜、最美学生、最美家庭、名师风采、新式家长学堂、安全教育视频讲座等内容,让家长了解学校和孩子在校情况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一定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