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②)使征迁群众在今年入冬前搬入新居,一举两得。
太焦高铁博爱段征迁领导小组的提议立刻得到了博爱县委、县政府的认可,从而开启了太焦高铁博爱段征迁安置新模式。
博爱县为太焦高铁博爱段征迁群众精心准备了“安置套餐”——引导征迁群众选择现房安置;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对征迁群众进行货币补偿;采取阶梯式奖励办法,根据征迁群众选择的安置方式和签订协议、腾空拆除的时间,分别给予奖励和补贴。征迁安置方式多样化,使征迁群众有了安置方式主动权,从而达到了在政策范围内让利于民的目的。
在博爱县柏山镇上期城村,正在配合政府搬迁队拆迁的59岁村民刘十强告诉记者,他家有300多平方米,住着三代6口人。按照政策规定,他在博爱县城的清怡园安置小区选择了两套房子,加上政府的相关补贴,他不用花几个钱就可以住进县城了。
签订征迁协议前刘十强也有顾虑:一步入城,生活习惯吗?户口咋解决?以前的权益咋保障?孙子上学方便吗?买得起房能住得起房吗?
刘十强等征迁群众所想也是博爱县委、县政府所想。在征迁安置政策出台的同时,博爱县委、县政府创新征迁服务模式,为征迁群众开辟“绿色通道”。
安置房户型“我”满意吗?“我”愿不愿意搬?“我”进城后最担忧啥?家里困难,“我”需要啥?
一连串的问题由“我”出发,博爱县在太焦高铁博爱段征迁中,换位思考,凸显服务。从征迁群众角度出发,博爱县委、县政府分征迁前、征迁中、签订协议后三步,细化征迁服务方案。
征迁前,征迁干部对每位征迁群众的家庭情况、家庭规划目标等了然于胸。政府开通微信公众号,全天候发布征迁政策及接收征迁群众反馈信息;征迁中,困难和问题不留死角,日产日消;签订协议后,房管、民政、教育、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协同工作,第一时间解决群众协议变更、房款结算、户口随迁、子女入学、集体权益保障等诉求。
处处换位思考,全程跟踪服务。征迁服务模式的创新,帮助博爱在太焦高铁博爱段征迁工作中实现了“零”上访。
最终,我们看到了“博爱速度”:
3月20日,博爱县居民房屋征迁计划正式启动,仅用20个小时,柏山镇村民陈佳就率先签订了第一份太焦铁路博爱段民房征迁协议。截至3月25日,已有194户征迁群众签订了征迁协议,占总任务的96.5%。从居民房屋征迁计划正式启动到3月25日大头落地,太焦高铁博爱段征迁工作创造了“博爱速度”。
和谐为要凝聚“博爱力量”
博爱县月山镇、柏山镇是太焦高铁博爱段征迁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日,记者在跟随这两个镇的征迁干部采访时感受到,征迁群众与征迁干部因为征迁结下了友谊,征迁干部成了征迁群众的贴心人。这在许多征迁工作中是很难见到的。
以民为本,让征迁群众“住得比过去好,生活比过去质量高”。这是博爱县委、县政府对征迁群众的郑重承诺,也是和谐为要凝聚“博爱力量”的基础。
为此,博爱县委书记张建和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泓先后多次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深入征迁现场实地查看。为了解群众困难,博爱县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征迁一线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领导表率示范,征迁一线干部狠抓落实。记者见到月山镇副镇长宋元志时,他正和几位征迁干部在路边的一处临时起伙点吃饭。他告诉记者,在太焦高铁博爱段需要征迁的201座居民房屋中,月山镇占了113座,这些居民房屋均分布在焦克路月山段两侧。3月20日太焦高铁博爱段居民房屋征迁正式启动后,他们就将起伙点扎在了离征迁群众最近的焦克路月山段一侧。
“征迁群众有事,我们就在身边。征迁现场需要协调,我们拔腿就去,不耽搁工夫。”宋元志说。
与宋元志一样,自从太焦高铁博爱段征迁工作正式启动以来,柏山镇党委副书记樊伟数日没有回过家。
他说,从3月20日起,柏山镇征迁干部进入了“白+黑”“5+2”工作状态。为了不让征迁群众财物受一点损失,他们将征迁群众的财物来回清点了两遍。若还有异议,他们就与征迁群众签订补充协议,针对个别实物再清点。
征迁户张进才家境贫寒,征迁干部高伟急在心里,在与柏山镇征迁工作领导小组前后进行了3次讨论后,高伟帮助张进才拿出了5种解困方案。
征迁干部的真心换来了征迁群众的放心。接下来,征迁现场便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当推土机推掉月山镇村民乔海军家新建且装修豪华的三层楼时,乔海军没有怨言;上期城村困难户王晓玲积极配合征迁干部拆房子,当征迁干部问她有啥困难需要帮助时,她一句“老百姓相信政府”感动了现场所有征迁干部;3月25日,在太焦高铁博爱段征迁的关键节点,月山镇、柏山镇征迁群众排起长队签订征迁协议。
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197户居民签订了太焦高铁博爱段居民房屋征迁协议,征迁群众安置房选房工作已经结束,货币补偿全部到位。
创新征迁构筑“高铁新城”,转型谋划布下发展大棋。在全市学深杭、促创新、谋转型的前进号角下,张建指出,拓宽发展框架,要算大账、布大局,谋划“高铁新城”大区域概念,将博爱打造成一座精致之城、特色之城、人文之城和旅游之城。
这应是所有博爱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