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运动障碍病,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病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帕金森病患者逐年增多,并且呈年轻化发展趋势。
提到帕金森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抖”,专业术语叫震颤。有不少病人因手不自主地抖动才到医院就诊。据市中医院脑病科副主任中医师李红宇介绍,帕金森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有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面具脸”等。很多人普遍认为震颤、抖动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判断帕金森病首要的依据是患者动作迟缓,但是这种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对帕金森病患者来说最主观的感受就是肢体僵硬,走路好像双腿迈不开,步伐变小。
关于帕金森病的成因,目前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有关研究指出,工作或生活中接触杀虫剂和除草剂的人群,其患帕金森病风险会增加。由于帕金森病发病缓慢,早期症状并不十分明显。在日常生活中,若出现帕金森早期的一些症状和表现,如肢体动作缓慢、抖动等运动异常,或者多种非运动症状同时存在,应引起重视并及时就医。但是,这些症状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医生会结合病史、查体、影像学检查,甚至基因检查逐步加以确诊。
“目前,帕金森病还不能完全治愈,但通过治疗能够很好地控制帕金森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李红宇说。他介绍,帕金森病在中医上属于颤症范畴,因为病位在肝,发病与血虚风动相关。中医治疗帕金森病,主要通过对人体阴阳气血的调整,使之接近阴平阳秘,从而改善症状。帕金森早期多属于肝阳上亢型,治疗时宜采用滋阴平肝、祛风化痰、舒筋通络之方;后期多属于肾经亏虚型,治疗宜采用滋补肝肾、益精填髓、养阴通络之方。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指导帕金森早期患者以服用左旋多巴等药物为主,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配合服用不同的中药方剂,减缓帕金森病向后期发展的速度。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施用针灸、醒神开窍针法及中药益精填髓等中医方法,使患者在饮食、睡眠、智力、精神状态等方面有整体改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