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焦 娇
5月10日下午,当记者来到博爱县金城乡政府时,葛冰正在埋头整理手上的扶贫材料。贫困户申请表、村民代表民主评议表、民主评议统计表、会议记录材料……一大堆材料整整齐齐地摆满了沙发、办公桌,不大的办公室愈发显得拥挤。
今年30岁的葛冰是金城乡的一名扶贫专干。从接触扶贫工作以来,无论是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还是驻村帮扶,她都干得有声有色,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我觉得扶贫工作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程,如果没有人参与,那些贫困人口的生活会更加惨淡,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帮助他们我责无旁贷。”葛冰字字铿锵。
2016年5月,葛冰被金城乡政府选派到西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刚进村时摆在她面前的实情是:全村以种植业为主,无特色产业,村民收入单一;村民文化水平有限,没有技术技能;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缺乏劳动力,是市级贫困村,共有贫困户22户81人。
驻村第二天,葛冰就开始入户走访调查。“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别,就是要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把每户的情况摸清摸透,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帮扶。”葛冰说。
“贫困户的评选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既要把现有的贫困家庭确定出来,又要把已经脱贫的家庭退出去。”对于精准识别这项工作,葛冰思路清晰。首先利用村内广播进行宣传,村民自己填写申请,然后入户摸排调查,最后通过村两委提议、三委商议、党员群众代表大会投票选出贫困户名单,确保精准扶贫能够真正实现公平、公正、公开。
贫困户识别出来了,下一步,就是实现精准帮扶。“这就需要一户一策、一人一策。”葛冰说,“对缺技术致贫的,就提供电商、驾驶、养殖、种植等技术培训;对因学致贫的,就积极与教育部门协调,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提供其他助学资金;对因病致贫的,就协调民政部门给予相应补助……”
对葛冰的帮扶措施,村民樊金玉感触颇深。他的父亲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母亲又患有精神疾病,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了哥嫂的身上。
“掌握一项技能,你就能挣钱养家了。”葛冰的话让樊金玉心头一动,“可以学习驾驶技术,学习时间短,且相对简单。”
可钱从哪来呢?在葛冰的多方奔走下,一家驾校同意对樊金玉进行免费的驾驶技能培训。现在,樊金玉已经拿到驾照,并顺利成为一名货车司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扶贫就是要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户学会自力更生,这才是扶贫的根本。”葛冰告诉记者。
今年4月,根据领导安排,葛冰开始担任扶贫专干。为了把工作做好,上任后,她立即开始认真钻研业务,全面了解金城乡扶贫开发工作现状、去年各村贫困人口及扶贫工作取得的实绩,并向领导请教工作方法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努力做到新人不新手。
“学深杭,促创新,扶贫同样需要创新。”葛冰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互联网思维,建立扶贫工作新模式,比如可以与电商平台开展合作,帮助贫困村农民在网上销售农产品,或者通过互联网众筹等方式动员广大网民为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提供资助等,争取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为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