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斤短两自古就被视为经商者最可耻的行为,但《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网上出售的遥控电子秤如今也变成了一些不法商家以缺斤短两方式牟取暴利的工具。记者实验发现,在20米之外,可以用遥控器为电子秤上货物按比例增重,最多可增重一倍。而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在最宽松条件下,1公斤商品误差也不能超过20克。
通过遥控器,便能将电子秤上的货物人为增重,如此公然为缺斤短两者提供便利,实为助纣为虐。遥控电子秤,不仅十分缺德、可耻,而且已明显涉嫌违法——既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涉嫌构成消费欺诈;同时也违反《计量法》,依据该法,“制造、销售、使用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的计量器具的,没收计量器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对个人或者单位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这就是说,制造、销售、使用这种遥控电子秤,不仅涉嫌消费欺诈,还需要承担民事侵权赔偿责任,而且涉嫌刑事犯罪。只不过,追究其刑事责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依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无论是诈骗罪还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都有一定的涉案金额作为入罪门槛,如诈骗金额3000元以上才构成犯罪。而消费者在日常购物时,即使遭遇缺斤短两行为,损失一般也不会达到3000元的标准。
这意味着,对于遥控电子秤的商家来说,即使被发现,处罚也大多限于民事索赔和行政罚款,违法成本未免有些低。就此而言,遥控电子秤的出现,折射的不只是一些商家的利欲熏心,还有目前打击不够给力、处罚不够严厉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