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周庄记忆:老物件留住乡村“魂”
民进艺术家进校园
做经典文化传播者 打造中原文化名片
麦梢黄 碾转香
图片新闻
乐享山阳厚土
《紫陵镇金石志》出版发行
焦作百姓文化超市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5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乐享山阳厚土
本报记者 王玮萱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昨日是国际博物馆日,焦作市博物馆盛装待客。

  10时许,来自河南理工大学的30余名大学生走进市博物馆,看陶楼,品陶瓷,亲体验,在博物馆专业讲解员生动的讲解下,大学生们感叹山阳历史的厚重,惊叹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

  “同学们,这是全国重点文物陶仓楼,放眼全国,唯焦作发现的陶仓楼数量最多。它下面是仓,可储存粮食;上面是楼,可住人。目前,我市发现的最大陶仓楼为5层、1.97米高的连阁式陶仓楼。同学们,你们猜猜如果把这座陶仓楼复原,能有几层楼高?”

  “大概15米吧?”

  “或者更高,以前的房子都比现在的高。”

  “应该有7层以上楼房那么高吧?看来还要装个电梯啊!”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讨论间,他们对陶仓楼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

  旁边,两位年逾七旬的老人耐心地读着陶仓楼的文字说明。看不清楚的地方,他们使用设在展厅内的电子触摸屏查看,清晰又方便。

  老人告诉记者:“年轻人使用微信‘摇一摇’功能就能听博物馆介绍,俺们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用电子触摸屏也不错。”

  已近晌午时,市博物馆内仍是人流不断。前来焦作考察的中国侨联领导陶然于山阳璀璨的历史文化中。面对焦作陶仓楼的雄伟,他们感叹山阳文化的繁华与厚重;面对绞胎瓷的精美,他们感叹陶瓷工艺的精湛与韵味。当看到市博物馆二楼展厅的360度旋转式电子投影仪、当阳峪窑工烧瓷场景时,他们纷纷赞叹:“让游客在参观中感受到的乐趣,能更深刻地了解历史。焦作市博物馆在布展时运用多种科技手段,拉近了游客与历史的距离。”

  昨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市民纷纷走进市博物馆感受焦作历史文化。

  本报记者 王玮萱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