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国际博物馆日,焦作市博物馆盛装待客。
10时许,来自河南理工大学的30余名大学生走进市博物馆,看陶楼,品陶瓷,亲体验,在博物馆专业讲解员生动的讲解下,大学生们感叹山阳历史的厚重,惊叹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
“同学们,这是全国重点文物陶仓楼,放眼全国,唯焦作发现的陶仓楼数量最多。它下面是仓,可储存粮食;上面是楼,可住人。目前,我市发现的最大陶仓楼为5层、1.97米高的连阁式陶仓楼。同学们,你们猜猜如果把这座陶仓楼复原,能有几层楼高?”
“大概15米吧?”
“或者更高,以前的房子都比现在的高。”
“应该有7层以上楼房那么高吧?看来还要装个电梯啊!”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讨论间,他们对陶仓楼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
旁边,两位年逾七旬的老人耐心地读着陶仓楼的文字说明。看不清楚的地方,他们使用设在展厅内的电子触摸屏查看,清晰又方便。
老人告诉记者:“年轻人使用微信‘摇一摇’功能就能听博物馆介绍,俺们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用电子触摸屏也不错。”
已近晌午时,市博物馆内仍是人流不断。前来焦作考察的中国侨联领导陶然于山阳璀璨的历史文化中。面对焦作陶仓楼的雄伟,他们感叹山阳文化的繁华与厚重;面对绞胎瓷的精美,他们感叹陶瓷工艺的精湛与韵味。当看到市博物馆二楼展厅的360度旋转式电子投影仪、当阳峪窑工烧瓷场景时,他们纷纷赞叹:“让游客在参观中感受到的乐趣,能更深刻地了解历史。焦作市博物馆在布展时运用多种科技手段,拉近了游客与历史的距离。”
昨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市民纷纷走进市博物馆感受焦作历史文化。
本报记者 王玮萱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