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5岁的周玉霞是沁阳市崇义镇苗庄村的一名普通农民,也是当地十里八村有名的“巧”人,剪纸、绣花、蒸花馍、做虎头鞋,样样精通,尤其是剪出来的花鸟虫鱼栩栩如生。
剪纸艺术起源于公元前三世纪的西汉时期,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也是题材最广泛、最受欢迎的民间艺术形式。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中国剪纸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名录”。剪纸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料、皮革,民间剪纸的题材可以是草木花卉,也可以是人物和动物,最可贵的是它能借助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创作出寓意深刻的艺术画面。在我国民间,剪纸与人们的生活紧密关联,逢年过节、诞生成年、婚嫁寿筵、乔迁开业,都有剪纸贺喜的习俗。在旧时的农村,人们常常把剪纸技艺作为品评大姑娘小媳妇灵巧与笨拙的标准,农村妇女自然成为了剪纸工艺的传承人。
周玉霞兄妹七个,作为六姐妹的老大,她自幼就开始帮助母亲承担家务。为了学剪纸,她十来岁就开始跟着大人剪鞋样、剪窗花,由于心灵手巧,又加上刻苦好学,很快成了剪纸高手。周玉霞是个热心人,村里送新兵,会请她做光荣花,谁家有红白喜事,也会请她过去帮忙。平时,她也喜欢剪些喜庆的窗花来装扮自己的家。几十年来,经她双手剪出的各种剪纸作品至少有5000幅。
周玉霞告诉记者,剪一幅窗花需要经过折线、剪线、镂空、空刀、隐线等刀法和工序,要花费几个甚至几十个小时的时间。剪纸作品必须采取镂空刀法,阳纹线条必须线线相连,所以剪纸时,必须静下心来,下剪时手要稳,稍不注意就会将部分线条剪断,使整张剪纸作品支离破碎,前功尽弃。
周玉霞说,现在会剪纸的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很少有人愿意学剪纸,剪纸技艺后继乏人。令她欣慰的是,她的儿子自幼喜爱绘画,不但在戏剧人物画上小有成绩,还跟着她学会了剪纸技艺。她说,现在国家很重视民间技艺的保护传承,剪纸艺术一定会发扬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