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嘉莉
他,30多年如一日,尽心尽责关爱患者、服务群众,努力践行着自己的使命。他就是焦煤集团中央医院影像科主任杨培金。近日,记者来到该医院对其进行了采访。
1985年,杨培金从驻马店卫生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很多人认为影像科医生就是看看片子,其实我觉得我们更像是侦探,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杨培金说,几年前,一位患者在北京医院做了PET-CT检查,回来后让他帮忙看看片子,他发现在患者右侧腮腺上有一个直径约1.5厘米的肿瘤,但病历上并没有显现出来,他怀疑医院漏诊,于是建议患者进行切片手术以便确诊。经过手术,患者被确诊为腮腺癌,幸亏发现早,及时进行了切除。“我经常告诫我们科室的医生,一定要认真仔细,每个片子都关乎着患者的生命,容不得半点儿马虎。”杨培金说。
除了影像诊断,杨培金还要进行介入治疗。介入手术和一般手术最大的不同是,介入手术要在射线的监视下进行。为了防止射线侵入身体,做手术时医生要穿着重达15公斤的铅衣,即使有防护措施,但由于长期在射线环境下工作,身体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损害。“辐射虽然可怕,但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多做一台手术,就能多减轻患者一些痛苦。”杨培金说。
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科室人员对杨培金的评价。在采访中,记者得知,杨培金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科室,然后查看前一天的病历,找出特殊的、典型的病历,和科室人员会诊与探讨。
繁重的工作并没有让杨培金停止学习的脚步。杨培金说:“医学是一门发展很快的学科,如果不主动学习,很快就跟不上了。”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大可能满足临床需求,杨培金购买了大量专业书,还参加各种培训班、新业务讲习班等。每次,杨培金都会把学到的新技术应用到临床实践中,解决了临床中一个又一个难题,逐渐成为焦煤医院影像学科的带头人。他多次荣获焦煤集团中央医院“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岗位标兵”“科技标兵”等称号,2005年,杨培金被评为焦煤集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4年,杨培金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现任民盟焦煤集团基层委员会主任委员、民盟焦煤集团机关支部主任委员。作为一名民盟盟员,杨培金始终关心群众就医问题。他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和个人特长,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进社区、下基层、赴农村,进行义诊和科普宣传。“民盟焦煤集团基层委员会每年都会到偏远地区进行义诊,免费为当地群众检查身体。”杨培金说,“下一步,我们打算依靠医院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为偏远的基层医院提供对口服务,帮助他们培养人才,并为其提供医疗器械。”
“作为一名影像科医生,能够通过一张张影像查出患者的病灶,帮他们祛除病痛,付出再多的辛劳也是值得的。”杨培金坚定地说。一路走来,杨培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医生、一名民盟盟员的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绚丽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