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今年年初以来,示范区通过梯次推进宜居乡村、美好乡村、特色小镇三个不同层级和不同阶段的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展美丽示范区建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特色产业蓬勃兴起,村镇文明蔚然成风,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梯次推进
美丽乡村建设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示范区准确把握其内在实质和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梯次推进宜居乡村、美好乡村、特色小镇三个不同层级和不同阶段的美丽乡村建设。
第一个层次是宜居乡村,也是涉及范围最广、创建数量最多的一个层级。要求村庄先解决脏乱差问题,要干净整洁,有绿化,有照明,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善,厕所改造、饮水安全等人居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第二个层次是美好乡村。要求村庄在宜居乡村的基础上,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有完善的综合服务功能,有特色的产业支撑,乡风文明,社会和谐。
第三个层次是特色小镇,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高层次。要求村庄在美好乡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建设水平,形成拥有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风貌,文化底蕴深厚、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具备城镇功能和承载力的区域性发展平台。
示范区建设美丽乡村的总目标是:到2017年年底,除核心区17个城中村以外,全区30%的行政村达到宜居乡村标准,10%的行政村达到美好乡村标准,启动一个特色小镇建设;到2018年年底,全区50%的行政村达到宜居乡村标准,20%的行政村达到美好乡村标准,特色小镇建设初具规模;到2019年年底,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70%的行政村达到宜居乡村标准,30%的行政村达到美好乡村标准,建成一个特色小镇。
梯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示范区探索的新路经。为此,该区今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奖励扶持等方式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近日,该区已经先期对阳庙镇北西尚村、苏家作乡司家寨村、宁郭镇大驾村和文昌街道辛庄村分别下达10万元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启动资金,阳庙镇、苏家作乡、宁郭镇、文昌街道将分别选择具有自然特色、文化特色和产业特色的村庄进行重点打造。今年年底,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验收,对综合排名居全区前三位的村分别奖励50万元。
协调发展
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9个重点工作推进组,分别是乡村体系规划编制组、农村道路及民居改造组、旱厕改造及垃圾分类组、农村垃圾运输体系运行及管护组、农村生态绿化及饮水安全组、农村文化体育及教育发展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及社会保障组、财政惠农资金整合及资金保障组、督导考评组。
示范区按照统筹城乡、全面覆盖的要求,计划今年8月份前完成编制任务。在编制过程中,该区优先编制今年创建宜居乡村、美好乡村的村庄,确保规划的编制不影响创建工作的推进,同时要求严肃规划执行,一张蓝图绘到底,规划批准后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修改。
目前,通过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区整体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巩固提升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体系。在去年投资500万元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体系的基础上,该区今年又利用上级农村环保资金260万元,配备装载车4辆、挖掘机1辆、封闭式垃圾运输车1辆等大型环卫设施,对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体系进行了巩固提升和上档升级。
示范村和达标村创建稳步推进。在宜居乡村、美好乡村创建中,该区按照农村人均10元的补助标准出台农村绿化补助政策,有近50个村开展绿化,累计造林面积850余亩,区财政下拨补助资金104.91万元;整合“一事一议”、道路修建、体育器材安装等农村公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600余万元,优先支持示范村和达标村创建,各创建村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美化和亮化标准逐步提高,涌现出辛庄、大驾等一批先进村,村容村貌整洁美观,长效机制完善,村民积极拥护。
农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全面建立。该区一是健全制度,促进垃圾运输体系规范运行。二是健全队伍,满足垃圾运输体系运行的用工需求。4个乡级垃圾中转场共配备管理人员8名;按照美丽乡村达标村保洁员配备标准,在各村按照不低于本村人数千分之五的比例累计配备800余人的保洁员队伍。
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意识明显增强。全区持续不断地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扎实开展“污染围城”整治行动,推进示范村和达标村创建工作,使广大农村群众意识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好处,自觉拥护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探索推行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运行模式。苏家作乡政府与一家保洁公司合作,积极探索服务外包,从而使政府的监督指导职能得到加强,推进了全乡净化和保洁工作。目前,示范区已经与2家保洁公司进行对接,谋划在全区农村统一采用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解决保洁问题,现有环卫设施设备全部作价以出租方式移交给保洁公司。
造福群众
为把美丽乡村建设落到实处,建立长效机制,示范区目前正从五个方面进行突破:
提升农村村容村貌。以整洁卫生为标准,开展农村“四改一治理”行动,全面提升村容村貌。一是开展道路改造。2018年8月底前,所有行政村将完成主次道路硬化、亮化建设任务。二是饮水改造。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高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逐步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并健全运行管护体系。三是旱厕改造。借助农村污水治理的机遇,鼓励引导农户建设水冲式厕所,到2019年实现全覆盖。四是民居改造。引导农村住宅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节能环保方向发展。2017年8月底前,将完成村庄建筑水平和标高的划定;2019年8月底前,将完成“空心村”治理工作。五是垃圾治理。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新模式。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根据村庄不同情况,建设不同规模的综合服务中心,具备村务活动、医疗卫生、警务治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就业创业、社保服务、幼儿教育等功能。到2019年,全区农村公共服务将实现全覆盖。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一是加强村庄绿化。按照“见缝插绿”的原则,开展农田防护、生态修复、景观营造等模式的村庄绿化,鼓励栽植绿化树木和果树。在村内道路两侧栽植绿化树木,乔灌搭配,提高绿化水平;在农户院内栽植葡萄、核桃等经济林,推进庭院绿化,做到既绿化美化又提高效益;保留村内大树,禁止毁坏、移植古树。二是加强污水治理。加快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实施步伐,实现农村污水及时有效处理并全覆盖,切实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三是加强生态治理,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四是推广新型能源。积极推进农户使用太阳能、沼气、液化气等新型清洁能源,不断提高农户使用的比例。苏家作乡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按照“成熟一个村,发展一个村”的原则,引导农户使用液化气,推进全乡的气化建设。预计到2019年,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规模化畜禽饲养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完成村内坑塘治理和利用工作。
强化农村产业支撑。一是发展生态农业。依托村庄资源和优势,发展精致、高端、高效农业,扩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村庄。三是培育特色村镇。根据我市特色小镇建设要求,学习莫沟建设经验,各乡镇(街道)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充分调研,认真谋划,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启动特色小镇建设。四是鼓励农民创业创新。五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村探索推进村企一体化建设,让村民分享集体资产收益。
着力培育乡风文明。建立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利用道德大讲堂、党员远程教育基地、文化墙等,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评选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等,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育优良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