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5月18日,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集中视察了我市法院执行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记者在随视察组采访中获悉,全市法院自去年打响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以来,第一战役已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期间所有未执结的1.2万余起积案全部清理完毕,打击拒执犯罪836件、判处402人。目前,第二战役正在清理2015年12月31日之前的25547起旧存案件,确保实现年底前基本解决执行难的目标。
据了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切实解决执行难,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去年3月13日,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在全国两会上作出了“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庄严承诺。根据中央要求和最高法院部署,我市法院把解决执行难问题作为“一把手”工程,多措并举,主动作为,决定开展执行攻坚三大战役,全力解决执行难。
为了形成强大的执行合力,我市29家联动单位联合签署了《焦作市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的实施意见》,市委组织部、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等单位分别出台制度,强化联合惩戒,支持解决执行难;开展公职被执行人集中执行专项活动,纪检和组织部门对未履行判决义务的公职人员采取组织措施,120余名公职身份被执行人迫于压力履行了义务;房产、土地部门协助法院查封被执行人房产3992套、土地104宗,交警部门协助查封、扣押被执行人车辆1056台。
强化执行措施。我市通过采取责令申报财产、悬赏举报、网络查控、集中查控、搜查等手段,全力查找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将逃避执行的31248名失信被执行人纳入黑名单,在出国出境、乘坐飞机高铁、入住星级宾馆、贷款融资、招投标、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方面严格限制,全面压缩“老赖”生存空间;对有履行能力而逃避执行的被执行人,采取拘传、拘留、罚款等手段,迫使被执行人履行法院判决。
严惩拒执犯罪。市委政法委牵头成立全市打击拒执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将打击拒执罪纳入全市综治考核。公检法联合建立打击拒执犯罪公诉和自诉协作机制,在全市形成快立、快诉、快审、快判工作机制;联合发布《关于敦促被执行人依法履行义务的公告》,对企图逃避执行的被执行人提出严重警告。
另外,全市法院创新执行方式,推进执行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规范执行行为,有效提升了执行案件质量和效率。
统一执行管理。我市将10个基层法院执行局改称为市中级法院执行局执行分局,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接受市中级法院执行局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在全市形成执行工作“一盘棋”。
推行异地执行改革。去年2月,作为我省法院执行改革两个试点法院之一,市中级法院在全省法院率先推行执行案件异地管辖改革,对被执行人为当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名人、名企等特殊群体的案件,由异地法院行使管辖权;对超过3个月无法定理由不处置查控财产、超过6个月执行期限没有执结的案件,由市中级法院提级执行或指定异地法院执行,有效消除了地方保护和人情干扰。
建立分权制衡机制。我市实行执行裁决权与执行实施权相分离制度,由不同部门、不同法官分别行使。目前,包括市中级法院在内的8个法院已将执行裁决权从执行局彻底分离,由其他业务庭负责办理;实行集约分段执行,将黑名单录入、网络查控、财产评估、司法拍卖等执行措施交由不同专业工作组实施,实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制衡。
建立执行公开机制。我市法院将执行文书、执行风险、执行措施、执行听证、财产处分及当事人权利义务等事项全部公开,20063件执行文书在网上向社会公开。
大力推行网络司法拍卖。我市法院充分利用网络拍卖公开、透明、无佣金的特点,坚持网络拍卖优先,规范网络司法拍卖流程,防止暗箱操作,保障群众对法院拍卖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