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金华
本报通讯员 张海峰
2015年秋季招生报名结束后,山阳区北环路小学只招来两名学生,这所公办、偏僻的城乡接合部学校面临着生源枯竭的严重问题。为确保生源均衡,山阳区教育局将北环路小学变为东环小学北校区。
“我不能辜负学校对我的信任。”该校选派优秀教师王艳红到北校区任教,面对学校门前坑坑洼洼的柏油路面和破旧的校舍,王艳红丝毫没有退缩。
很快,王艳红到东环小学北校区任教的消息不胫而走,由于她所带班级优秀率百分之百、语文成绩全校第一,不少学生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2015年秋季开学后,王艳红的班里招进了40名学生。2016年春季开学,又有3名东环小学总校区的学生转进王艳红班里。
“自从王艳红去了北校区,她教的学生成绩蒸蒸日上。”该校德育处主任左顺军说,“以前,北校区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如今,她带的班级教育教学质量在东环小学名列前茅。”
受王艳红的影响,北校区周边村庄的学生家长纷纷将孩子送进东环小学北校区。2016年秋季,该校北校区招进两个班、90多名学生,原本寂静的校园又热闹起来。
从教20余年来,王艳红一直坚信爱是教育的金钥匙,有爱就能让孩子们亲其师信其道。有个学生,父母离异,爷爷奶奶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考试成绩多次为零分。心疼学生的王艳红,经常给该生洗手、剪指甲,辅导功课。不到一年时间,该生的学习成绩已迎头赶上。
如今,王艳红所教的大多数学生是农民子弟、进城务工子女,这就需要她付出更大的努力。
“我相信孩子的智商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差别最大的是孩子们的成长环境。”王艳红说。于是,她在班里开展背古诗“考级”比赛活动,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背诵古诗词,并因此爱上了阅读,爱上了这个学校,爱上了王老师。
“为了做好公开课,她一遍一遍地练习;在每个学生生日当天,她会献上自己的诗作;为了让每个学生不掉队,她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该校教师孙朝花说,“这就是王艳红,一位具有强烈责任心、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