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 通讯员徐辉)近年来,孟州市针对因残致贫家庭,创新扶贫举措,扶贫先扶智,让每一个贫困户都能找到脱贫致富的出路。截至目前,该市已有400余户因残致贫家庭走上了致富路。
“俺基地种有女贞子、法桐、白蜡等绿化树种,今年仅4万余棵女贞子就有望卖数十万元。”近日,记者走进孟州市槐树乡南咀村苗圃基地时,该村村民杨昭杰兴奋地说。然而,没人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靠苗木种植成为致富能手的典型,却是身患双胯股骨头坏死的残疾人。
1989年9月,正值青壮年的杨昭杰患上了双胯股骨头坏死,不仅丧失了重体力劳动能力,而且要举债治病,最多时外债欠了十四五万元。
“杨昭杰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因残致贫,我们一方面鼓励他从精神上脱贫;另一方面坚持‘扶贫先扶智’,通过安排他参加创业技能培训,帮他找到脱贫路。”槐树乡残联理事长周竹元说。考虑到杨昭杰的实际情况,当地残联安排他参加了技能培训班,引导他种植了10亩苹果树。2014年,槐树乡进行土地流转。当得知杨昭杰有开办苗圃的想法,但缺少启动资金时,该乡帮助他获得无息贷款5万元,并动员当地公务员为他作担保,在银行贷款7万元,解决了他的资金问题。短短几年时间,苗圃基地发展壮大了,杨昭杰家也从低保户变成了富裕户。
在该市,像杨昭杰这样依靠政府扶持和自身努力过上好日子的残疾人还有很多。近年来,该市针对贫困残疾人制定了扶贫政策,确保特殊群体如期脱贫,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脱贫目标。
为此,该市积极开展0~6岁脑瘫儿童免费康复治疗、贫困残疾人辅助器具免费发放、特困残疾人临时救助等活动,帮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群众找寻致富路,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在国家发放扶贫资金的基础上,该市财政每年再拿出1000万元作为扶贫专项资金,用于落实当地健康扶贫、助学、助残、金融扶贫等配套政策。针对因残致贫群众贷款担保门槛高、难度大等问题,该市与金融单位合作设立担保基金,规定为贫困户贷款仅设审查门槛,不设担保门槛,既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等问题,又扩大了贷款受益群体。
同时,该市举办残疾人创业免费培训班,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主动参加培训,拓宽思路、掌握技术,实现脱贫致富;为贫困残疾人种植户提供每亩地1000元的苗木补助款,让积极学、愿意种的残疾人都能走上植树脱贫之路;为陵区残疾人开辟油料牡丹产业扶贫之路;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让残疾人种植户与市场“无缝对接”。
“下一步,孟州市将继续加大对因残致贫群众的扶持力度,让他们脱贫有信心、致富有门路,确保在孟州的脱贫路上不落一人。”该市副市长田丽洁说。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