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定兴
自第一天上班,他就暗暗要求自己做一个爱学生、爱岗位、爱钻研的老师,没曾想,这一做就是11年。11年间,他用爱诠释了一名教师的优秀品质。他就是市十二届十大杰出青年、焦作一中数学教师王强。
5月18日上午,记者在焦作一中见到了王强。
王强对记者说,一名教师要想带好一个班,必须自身优秀,学生才能听你所教;要想让学生信服,就得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2006年6月,王强进入焦作一中工作,并担任班主任。为了干好这份工作,他深入研究教材,不断提高对教材的理解水平,对每年全国各地的高考题都要反复做、反复研究,晚上加班加点是常事。他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教的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受益。在每周一次的班会上,王强总是脱离以往“老师训话 学生说话”的模式,让学生在班会上谈一周的学习和生活感悟,自己则在一旁进行补充指导。一开始,学生还不能自然地站在讲台上进行演讲,时间长了,他们不仅能流利表达,还将制作的PPT在班会上演示,这让王强很惊喜。
多年来,王强坚持每天早晨6时到校,陪学生跑早操。早操结束后,他到教室巡视,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是否都吃过早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看看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我一直认为,老师是学生的依靠,是他们安心学习的定海神针,更能让他们在面临困难时充满信心。”王强说。
焦作一中2016届的朱志强是王强所带毕业班的学生,看到他身残志坚,胸怀梦想,王强便积极和学校沟通,把床搬进教室为朱志强做课桌,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他格外关注。王强的帮助深深影响着朱志强,朱志强在2016年高考中取得了645分的优异成绩。
热爱、钻研、信任、陪伴……王强凭借着对教育事业的特殊情感,带出了一届又一届的优秀毕业生。在任教的11年里,他带的五届毕业班成绩均名列前茅,特别是2016级26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被“985”及“211”重点院校录取。其中,詹望之被清华大学录取,朱志强被武汉大学录取。就像焦作市第十二届十大(优秀)杰出青年评选组委会给予他的颁奖词中说的那样:“学海无涯,他是引渡人;教坛有路,他是拓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