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学习实践丨山阳画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奉献应当是党员的“特权”
学英模树信念 尊英模树新风 做英模树标兵
从“干”字谈担当
盛世之旅(国画)
墨韵(篆刻)
竹林七贤之阮咸(雕塑)
伙伴(扇面)
举报(漫画)
花沟烛影(篆刻)
清韵溢香(国画)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5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献应当是党员的“特权”
□潘福金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一情节:老革命陈岩石讲了一堂特殊党课,讲了1945年15岁的他火线入党、加入尖刀班“骗取”扛炸药包炸日伪碉堡“特权”的故事。

  陈岩石“骗取”的“特权”是冲锋上阵的“名额”、率先对敌的“优先”、牺牲报国的“荣誉”,这种为完成组织安排任务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担当,为践行党旗下的誓言不顾生命、舍生取义的精神,是电视剧击中观众情感“泪点”、触摸民众内心“善点”的文艺升华。许多人感慨共产党人的信仰令人感动和震撼心灵,但也有人叹息“戏上有未必世上有,陈岩石几乎绝迹了”。不管哪种表达,都流露出社会对陈岩石的敬服和敬仰,对陈岩石精神的推崇和呼唤,对陈岩石群体的爱戴和期盼。

  虽然,陈岩石只是艺术塑造的人物,但艺术源于生活,现实版的陈岩石在每个历史时期、每个行业领域时时处处都与人民群众在一起。

  不畏酷刑逼供,坚定地说“我的主义,就是反满抗日”而慷慨就义的赵一曼;面对白色恐怖,高呼“志士头颅为党落”从容就义的周文雍;被敌围困20多天,写下“绝笔”诗“断头今日意如何”的陈毅……他们始终坚守着共产党人的信仰,视死如归,义无反顾。

  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雷锋;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面貌,忍着病痛奔走在工作一线的焦裕禄;发誓“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把荒岛变成宝岛的谷文昌……他们始终坚守着共产党人的信仰,在岗一分钟、奉献六十秒。

  为绿化家乡荒山,不辞辛苦、宵衣旰食的杨善洲;为带领小岗村群众走上致富路,日夜操劳、废寝忘食的沈浩;一直带领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不忘初心、扎实工作的廖俊波……他们始终坚守着共产党人的信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掩卷沉思,是什么支撑着共产党人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名利面前不迷失、在死亡面前不胆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个人的精神主宰和生命的价值体现,将党的事业与人民群众福祉结为“生命共同体”,进而转化为稳固坚定的信仰和念念不忘的追求。

  信之坚定,仰之忘我。作为党员干部,既然拿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名额”,占据了无私奉献的“先机”,就要接好陈岩石们传下的接力棒,不忘初心、心系人民,不管身在什么岗位、居于什么职位、干着什么工作,都要成为追求理想的实干家、践行信仰的带头人,临阵忘惧、公而忘私,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在奔康逐梦的行军路上,擦亮无私奉献的“名片”、抢得实干苦干的“特权”,成为新时期的陈岩石。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