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武陟县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转移就业脱贫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积极扩大转移就业渠道,提供就业创业帮扶,做到扶贫与扶智同步、输血与造血衔接,切实帮助贫困家庭“治穷病、拔穷根”。
理清工作思路,提升服务能力。该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河南省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和《焦作市转移就业支持脱贫攻坚专项实施方案》,制订了《武陟县实施精准转移就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方案》,编印了《武陟县精准扶贫知识160问》,对全县各贫困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县直单位帮扶人员进行了就业帮扶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各级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促进精准培训、精准转移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
推进建档立卡,掌握群众需求。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之初,该县按照“准确、清楚、动态”的要求,对全县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建档立卡,通过动态掌握扶贫对象中未就业人员基本信息,摸清培训需求、就业愿望和创业意向,实现就业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目前,在全县三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对5862名农村贫困劳动力信息逐户逐人进行摸排比对,动态掌握农村贫困劳动力基本情况,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信息保障。
整合就业信息,优化就业服务。该县利用县、乡、村三级人社服务平台,加强企业空缺岗位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发布,使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对全县各类企业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农村种养殖大户、个体工商户、合作社、农业特色产业等用工需求进行认真登记,共收集整理了175家企业3756个用工岗位信息,共编印发放《武陟县实施精准转移就业服务机构及用工信息》5000多本;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开展“送服务、送岗位”进村入户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向农村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帮扶、技能培训、贷款支持等服务;对有一定劳动技能、具有就业意愿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向县内企业和园区企业实行定岗、定向推荐就业。
实施免费培训,增强造血功能。为确保培训质量,该县依托武陟县劳动就业训练中心等8家扶贫培训基地,开设维修电工、焊工、美容、美发、中式烹调、汽车维修、家政服务等十多个专业;集中举办了三期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班,对150余名农村贫困劳动力进行了电焊工、维修电工两个工种的系统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就业技能,经过培训,实现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80多人,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最高达到5000元左右,通过稳定就业实现家庭脱贫的效果初步显现;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就近就地开展培训,已在大封、圪垱店、乔庙、谢旗营等乡镇的24个贫困村举办培训班64期,培训农村劳动力3583人,使务农务工和接受培训“两不误、两促进”,确保有培训需求的农村贫困劳动力都能享受免费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早日实现就业,稳定脱贫致富。
搭建交流平台,实现有效对接。为切实解决农村贫困劳动力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该县人社部门通过采取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等措施,创建了七倍怀药种植专业合作社、桑乐家庭农场等10个创业孵化基地,接纳引导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对于有意创业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根据其创业项目和规模提供5万元至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进行扶持,实现一家一人创业、带动全家就业,帮助其早日摆脱贫困,目前,共为何小彩、侯海琴等5人发放自主创业扶持贷款30万元,带动就业21人。为帮助贫困家庭每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确保农村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根据贫困村的具体情况,对2000人以下的村,由乡镇人社所和村级人社服务站结合辖区企业在贫困村举办招聘会;对2000人以上的村,由县人社局和乡镇(街道)组织用工企业进村招聘。2月4日至2月12日,该县人社局组织开展了以“促进转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就业创业“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在县城主会场和各乡镇分会场共举行招聘会12场,116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5160个,达成用工意向1562人,帮助126名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武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