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2011年,该公司开拓美国、巴西、韩国市场,产能提高到20吨;2014年年底,公司销售额超1亿元,在巴西、美国等国设立了代销处,产品也成功进入欧洲市场。
闭门造车,出门合辙。要想让一线创新技术人员真正了解产品创新的最新动向,2012年,该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的专家现场审核,成立了河南省高端硬质合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并建立了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吸引大批国内外行业内的专业人才加入;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材料工程系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进行硬质合金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这些做法,对该公司产品打开国际市场、提高产品档次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团队核心成员佘文彬,是这支团队的技术担当。每一份工艺单的下达、每一个新产品的研发成功都离不开他的努力。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对公司的产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使公司的销售人员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奔波在一线,佘文彬利用业余时间上网查资料,与销售人员沟通,分析产品的发展方向,从而在最短的时间里研发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李宁负责团队里各种实验数据的采集、分析。她的老公长年在外工作,她不仅要照顾上幼儿园的儿子,还要照顾年迈的公婆,但从未因家务事影响过工作。相反,她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多种数据分析方法,使收集到的数据能在最短时间里给科研和生产提供改进的依据和支撑。
在陈铮创新创业团队中,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自主研发的人和事不胜枚举。“现在,创新创业团队的每个人都成长为能在专业领域独当一面的高、精、尖技术人才。‘匠心’精神已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他们都已经成为优秀的硬质合金科研工作者,这支团队已经是一支具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提到现在这支团队,陈铮自豪地说。
得益于这样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团队,该公司先后开拓了美国、巴西、韩国市场;获得了40余项专利,通过了多项科技成果验收;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材料工程系建立了合作关系,成立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共同进行硬质合金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2013年,陈铮以项目负责人身份承担国家科技部的国际合作计划,致力于精密制造加工用硬质合金棒材的研究和开发。同年,陈铮创新创业团队承担了省科技厅的重大专业项目,项目研发内容对提高硬质合金整体水平以及拉动中原经济区产业链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团队研发的超细直径微钻棒材替代进口,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微钻针棒材全部依靠进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