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我的文学出发地
五月,属于一条江
端午吃粽子
缘深缘浅
“山阳春早”诗词创作大赛 颁奖仪式举行
“畅想博爱 润心月山” 端午诗会将举行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5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端午吃粽子

作者:□虞颖茂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日子过得真快,好像清明节刚过,端午节又扑面而来。我对传统节日的记忆往往是与“吃”分不开的,过年开油锅,元宵包汤圆,中秋吃月饼……都给我烙上了最初的岁月印记和符号,总有一股香甜的滋味萦绕心头。端午节吃粽子,在我幼小的心灵中,过端午与吃粽子是同义词,也就是说,只有过端午,才能吃粽子;没有吃粽子,不算过端午。在当年那个普遍艰难的年月里,每到端午节,母亲或多或少地都让我吃上粽子。随着生活的富足、物资的丰富和年岁的更替,我对许多节日不再那么敏感,更不用说期盼、惦记和留恋了,甚至已在节日之中而不觉,需人提醒方知。

  那天,妻子要我上街买点儿糯米包粽子,才想起端午节快到了。包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是由糯稻去壳而成,我的故乡在稻区,农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每年都会收获一些糯稻。就地取材,按说不存在什么难为,但是当年粮食产量低、上缴公粮多,日常生活本来稀多干少,再挤出一部分来作为额外用项,自然有些紧巴。那时,在我们的眼里,粽子也是一种奢侈品。现在回想起来,母亲肯定为此作难了。好在我家包的粽子很简单,纯糯米打造,不加任何别的食材,用箬叶包裹,用线绳捆扎,煮熟即可,不像现在人们在其中添加各种各样的食材。巡游超市店铺,找不到纯糯米粽子,种类倒是繁多,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真可谓五花八门、数不胜数。我还是最爱吃家乡那纯粹的粽子,不作任何添加,原汁原味,本真香甜,充满自然风味。小时候看母亲包粽子,也是一种享受,知道这离吃不远了。母亲端来已经泡了一天一夜的好糯米,拿来煮过洗净的箬叶,将箬叶从宽处折卷成三角斗状,往里装满糯米,撩水冲实,然后封口捆扎。包完后,上锅小火慢慢煮熟,捞进已装有井水的瓦盆里,除了端午节当天食用外,还能放上几天。在冰凉的井水里,粽子变得更加瓷实,剥掉箬叶,放入白色的碗、盆或盘子中,呈现出白玉般诱人的色泽,有边有角,三角形,最好是撒上白糖,不破坏色调,慢慢品尝,不亚于美味珍馐。在我看来,我母亲包粽子是比较讲究的,如同和面高手做到盆光、手光、面光一样,她也能达到盆净、手净、叶净,即包好的粽子外面不渗漏一粒米,盆底不剩下一粒米,盆外不抛撒一粒米,就连捆扎的绳线也是用箬叶撕成,在视觉上给人以统一的色调感受,浸泡在清澈的井水中,如鲜贝静卧。

  如今,我再也吃不到母亲包的粽子了。今年端午,我买回糯米,没有箬叶,以蒲叶代替,准备像母亲那样包一锅纯糯米粽子,以作怀念。无意中,瞥见镜里的自己两鬓斑白,不禁想起唐人殷尧藩的《七律·端午》:“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从此,我要拾起童心,珍惜而热情地过好每一个节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