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卫华,是市外国语中学的一名教师,她从2000年毕业就在该校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因为信息技术不参加中招、高招考试,所以岳卫华的教学工作很容易被忽略。但岳卫华敏锐地看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2005年,她组建了外国语中学信息学奥赛队,拓宽学生成才渠道,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
2006年11月,岳卫华第一次带队参加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联赛,学生李克威就获得了一等奖。那时,学校还没人理解这个奖项的含金量,但岳卫华却意识到,信息学奥赛不仅可以挖掘学生潜力、提升学生素质,还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升学的平台。
的确,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就不会理解信息学奥赛的枯燥、残酷和难度之大。信息学奥赛综合了计算机、数学、英语、语文等学科知识,仅数学就要融会贯通数论、图论、组合数学、向量几何等知识。岳卫华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要想学生出成绩,老师须先有水平。”
多年来,岳卫华在教学上勤于钻研,大胆创新,坚持广泛搜集信息学奥赛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和训练计划,适应不断变化的考试要求,利用多年带队参赛的积累与沉淀,她编写出自己的信息学奥赛教材,建立自己的信息学奥赛题库,还将用了多年的pascal语言改为先进的C++语言,效果立竿见影,不断有学生入围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正是岳卫华对教育、对学校、对学生的热爱,她才会永不放弃梦想。”该校校长王水利说。
2013年,该校提出要在升入名校上找到突破口。岳卫华凭着对自主招生政策的研究和对学生的倾力指导,当年就有两名学生顺利地被东北大学和郑州大学录取,该校也因此成为我市首所在自主招生上取得零突破的市级示范性高中。
在激烈的竞争中,岳卫华十分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对于成败,她始终引导学生要有一颗平常心。岳卫华明白,成功,固然能给学生带来无比的喜悦,过程却是十分枯燥、乏味。
10年来,岳卫华带领学生在全国、全省的信息学奥赛中屡创佳绩。尤其是去年,她辅导的学生刘子祯获得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结束了我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五大学科奥赛没有获得金牌的历史。更令人骄傲的是,凭借信息学奥赛优异成绩,该校入选学科竞赛全国500强学校,获得学科竞赛河南省最佳学校奖。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不求学生一定要赢,但求输得明白、赢得精彩。”岳卫华说,“信息学奥赛之路注定是艰辛的,所以更需要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