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在第三十三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市外国语中学学生刘子祯摘得金奖桂冠,入选国家集训队,获得北京大学2017年保送生资格。
2014年中招考试,刘子祯以400多分的成绩考入市外国语中学“一中合作实验班”。而今,他获得了北京大学2017年保送生资格。
这所生源质量较为薄弱的学校何以能走出一位北大学子?“这得益于学校对我的严格管理,得益于学校‘一中合作实验班’所有老师对我的培养。”刘子祯告诉记者。
据了解,经市委、市政府批准,2014年8月,焦作一中老校区整体划归市外国语中学。为使更多的优质生源享受到优质的师资及教育环境,同月,该校成立了“一中合作实验班”。“一中合作实验班”由焦作一中优秀教师和该校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共同任教,并与焦作一中同步教研、同步测试。每学期,该校教师都会到焦作一中参加集体备课,该校学生也会到焦作一中体验学习。
“一中合作实验班”成立以来,该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目前,在校的高二、高三年级“一中合作实验班”成绩突出,在全市历次统考中,分别占据市级示范性高中全部一本的75%和80%。在一次全市期中统考的市级示范性高中排名中,高二年级前10名该校占了9人,前50名该校占了36人,前100名该校占了61人;高三年级前10名该校占了8人,前50名该校占了24人,前100名该校占了44人。
另悉,该校高二年级文科“一中合作实验班”在全市历次统考中成绩尤为突出,其本科上线率100%,二本上线率92%,一本、二本上线人数曾是城区市级示范性高中的总和。“一中合作实验班”学生高静如和周祺辉在2016年4月的期中考试和7月的期末考试中分别以556分和574.5分的好成绩位居全市第250名和第97名。而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一中合作实验班”学生张万林的数学成绩以满分150分位居全市第一名。
“‘一中合作实验班’成绩之所以会变得突出,主要源于学校对其实行全封闭管理,学生在严格的纪律和管理制度下,高效学习。”该校校长王水利告诉记者。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该校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五零教育”,即课堂零茫思、自习零抬头、课间零喧哗、作业零迟交、个人零违纪;严抓“七大纪律”,即课堂纪律、课间纪律、作业纪律、考试纪律、就餐纪律、就寝纪律、卫生纪律,以此形成严谨的校风。
与此同时,学校还建立了一支由各处室人员参与的督察队伍,从起床、早操、就餐、上课、课间、放学、午休、晚自习到就寝等9个时间点,都有明确要求和奖惩办法,并对学生的一日常规进行“无缝隙”管理,保证做到有学生的时候有老师、有学生的地方有老师。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提高学生下午的听课效率,该校高二年级文科“一中合作实验班”班主任司磊提出让全班学生在教室午休,而他全程陪伴学生;为了让学生在教室里多学习一会儿,司磊总是把学生放在教室外的暖水瓶挨个接满热水。该校高一年级理科“一中合作实验班”班主任方世田全天候陪伴学生,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对学生的在校生活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该校高一年级文科“一中合作实验班”班主任朱点点作为年轻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充分挖掘学生潜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校高三年级理科“一中合作实验班”班主任李重安在学生遇到学习困惑时,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为进一步适应高考要求,提升课堂效率,优化高考备考策略,近年来,本着“高效学习、能出成绩”的原则,该校在全体教师中树立“能出成绩的课堂就是好课堂,能出成绩的教师就是好教师”的理念,围绕提成绩而优化讲与练,推行“双习一讲一练三评”教学模式,切实在“研、课、教、练、辅”等环节实施课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