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浪滚,麦穗黄,又到三夏大忙时节。日前,笔者与一位乡镇干部聊起麦收的昨天和今天,感叹如今普及机械化作业,三夏劳动强度大为降低的喜人转变。这位乡镇干部说:“对俺来讲,劳动强度、心理压力不降反升,因为秸秆禁烧抓得太紧,不容许出半点纰漏,整个三夏期间俺可不敢让辖区着一把火、冒一股烟。”笔者感觉到,他已经为“禁烧”绷紧了弦、铆足了劲。
每逢三夏、三秋前夕,不待上级部门开会议、发通知,我市乡镇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已提前想“禁烧”、抓“禁烧”,这种良好局面的形成,说明广大群众已充分认识到焚烧秸秆直接影响全市的空气质量,养成了支持“禁烧”、参与“禁烧”的好习惯;说明我市多年来持之以恒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禁烧”宣传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当“禁烧”成为习惯,仍须防止大意失荆州。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严格落实好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包地块的逐级分包责任制,将“禁烧”责任明确到人,落实到田、到户。市、县各级“禁烧”督查组要认真履职尽责,切实做到发现一起、登记一起、上报一起,始终保持“禁烧”的高压态势,确保“禁烧”全天候、监管全覆盖、查处无死角。
当“禁烧”成为习惯,政府更应换位思考,多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问题,多出、快出秸秆综合利用研究成果。政府应该在秸秆回收和再利用、发展循环型农业方面加大投入,打造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引导各类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到秸秆高效利用的行动上来,把农作物秸秆真正变为社会发展急需的肥料、饲料、燃料、食用菌基料、造纸原料等资源,使其产生新的价值。
日前,我市已召开环境污染防治“百日会战”行动动员大会,会议强调要控烧,加大秸秆禁烧宣传、巡查、管控力度,确保实现“零火点”。随着市委、市政府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越来越大、措施越来越硬,随着乡镇基层干部扑下身子抓“禁烧”的劲头越来越足,随着广大农民支持“禁烧”、参与“禁烧”的自觉性越来越强,笔者以为,今年三夏全市秸秆禁烧“零火点”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