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怀川亮点 记者脚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景城一体气象新
禅修小镇:遇见初心
骑共享单车 赏小城风光
三渡湾里的“暖心工程”
让特色农业成为“旅游招牌”
党建“靓”了钟庄村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6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景城一体气象新
本报记者 王 言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走进博爱,全域创新实践无处不在!

  在全市首家引进共享单车,只要下载共享单车APP扫码进入,便可骑着单车逛公园,这让很多外地游客大呼“想不到”。

  一个人口30多万的小县城拥有4个大公园,人均绿地8.56平方米;环城水系已见雏形,水面面积达29.55平方米,城内湖泊水面面积30.41平方米,“太行山下小江南”名副其实。

  一路走,一路看。三渡湾树立乡村旅游新标杆,博爱源生态食品有限公司蔬菜基地叫响“采摘体验”新品牌,伊赛牛肉从饲养、屠宰、冷鲜肉、深加工一条龙可观可体验的工业游即将拉开序幕……这些,都是从过去单纯的景区游向全域游延伸的脚步。

  一路走,一路思。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博爱县决策层有着怎样清醒的认识和思考?

  博爱县旅发委主任原新平作答:休闲游时代已经到来,唯有跳出旅游抓旅游,把城市作为最大的休闲基地规划建设,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才能实现产城融合、景城融合,支撑起博爱县域经济大发展。从自身看,全域旅游在博爱有着深厚的生态基础和人文基础,怀商文化、竹文化、佛文化源远流长,这些资源都能转化为博爱休闲度假游的良好基础。

  博爱县全域旅游蓝图已经绘就:挖掘“山、水、竹、寺”特色资源,构筑景区、公园、服务、支撑四大体系,打造红叶传情、禅修养生、文化休闲、吃在博爱四大品牌,将旅游业打造成带动全县转型发展的支撑和核心产业,将博爱打造成为豫西北、晋东南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全国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原新平告诉记者,全域旅游攻坚战层次分明:

  高规格推动。博爱把全域旅游作为全县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高规格创建指挥部,制定了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意见和工作机制,编制了工作台账,县政府督查室跟踪督导、检查落实。

  高标准规划。邀请北京同异、中国乡建院等知名规划机构来博爱考察考证,高标准编制《青天河休闲度假转型升级专项规划》等,《博爱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即将完成。

  大投入推进。博爱县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项目建设和部分贷款贴息。

  大营销提升。博爱与新浪等知名网站联合开展主题宣传,与国内外主流媒体联合开展重点营销。“旅游+互联网”“旅游+农业”“旅游+文化”……一项项“旅游+”让旅游产业从突出经济功能向发挥综合效能转变,由景点建设为主向产业链全域旅游综合服务的外延无限拉伸。

  一路走来,记者强烈感受到“四大体系”正在加速完善。

  景区体系。山区板块:青天河核心带动更强,月山寺禅修小镇、靳家岭红叶小镇及一个个民俗村串起南太行旅游线。城区板块:博竹苑文化游,伊赛牛肉、燕京啤酒、博农乳业工业游,环水系观光带休闲游,清化老街怀旧游,让中心城区旅游核心的感召力更强。乡村板块:12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观光路线,打造西部“竹林水乡”体验区、北部“四季花果”度假区、东部“现代农业”度假区和南部“紫海绿洲”休闲区。

  公园体系。李商隐文化公园正在紧锣密鼓施工,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和文化相融相生。

  服务体系。“吃在博爱”在成为博爱特色名片,酒店建设、交通网络、购物中心、旅游环境……“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从业者”已在博爱叫响。

  支撑体系。大项目投入,大营销支撑,旅游管理体制不断创新,新型业态不断开发。

  可住可行、可读可赏、可画可摄、可写可听、可品可感。眼慢下来,脚慢下来,心慢下来,回程慢下来……一个快慢旅游业态结合、点面旅游景区相连、新旧旅游项目互补的全域旅游格局正在博爱形成。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