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怀川亮点 记者脚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景城一体气象新
禅修小镇:遇见初心
骑共享单车 赏小城风光
三渡湾里的“暖心工程”
让特色农业成为“旅游招牌”
党建“靓”了钟庄村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6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特色农业成为“旅游招牌”
本报记者 王玮萱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5月10日上午,在博爱县孝敬镇,博爱源生态食品有限公司理事长王燕在刚刚送走了一批前来采摘新鲜蔬菜的游客后,就愉快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说:“4年前,我们尝试着启动了休闲观光特色采摘园旅游项目,年均接待游客1万人。特别是博爱县实施全域旅游以来,游客人数还有上升。”

  博爱县孝敬镇是全国知名的绿色蔬菜生产区,位于孝敬镇中内都村北的博爱源生态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爱源”)则是这个庞大生产区中的一颗明珠。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焦作市最大的蔬菜生产企业,也是全省唯一一家拥有“全国蔬菜标准园”和“全国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单位”两个全国荣誉称号的蔬菜园区,2015年荣获“中国蔬菜百强品牌”。

  “从‘旅游+’中我们受到了启发,开始逐步推行‘蔬菜产业+旅游’‘蔬菜产业+生态’‘蔬菜产业+文化’‘蔬菜产业+创业’‘蔬菜产业+慈善’等,深化产业融合,将‘博爱源’打造成一个集现代化农业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体验、本土文化挖掘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文化综合体。”王燕说。

  搞活特色农业,发展乡村经济。在短短4年内,“博爱源”尝到了甜头。

  王燕介绍,“博爱源”现有138座现代化蔬菜大棚、20多个蔬菜品种,亩产值3万多元,一年四季挂果,全年可采摘。通过4年的发展,“博爱源”已经成为全市休闲体验游的品牌,年接待来自焦作市区、郑州、山西等地游客1万人。

  在“博爱源”记者看到,“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人人积德行善,个个收获吉祥”“逝水不停,孝亲莫等”等体现孝道文化的标语被挂在田间地头。当记者手捧新鲜的蔬菜,穿过窄短的窑洞,品读孝道经典时,分明感觉置身于一个妙趣横生的旅游景点。

  王燕说,2016年,“博爱源”启动了“博爱源·孝敬杯”十大孝星评选公益项目。今年4月,“博爱源”又在博爱县百岁老人生日前夕为老人们送上了“孝敬牌”蔬菜。明年,“博爱源”打算将“送蔬菜为百岁老人庆生”这一活动扩展至全市。

  “这些文化宣传扩大了‘博爱源’的品牌影响力,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博爱源’观光、采摘。现在,趁着全域旅游东风,我们要将‘蔬菜产业+’模式发展到底。”王燕信心满满地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