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瑞雪
“作为一名老同志,作为焦作经济社会深刻变化的亲历者,我对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新常态,推出的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发自内心地支持和拥护;对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立足实际,观大势、谋大局、聚能量、促发展的具体创造性实践活动,由衷地赞叹和认同。特别是市委书记王小平主政焦作后,焦作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党建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我深受鼓舞,也对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充满信心和期待!”5月27日,市政府原常务副市长侯趁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自己的内心感受。
“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黑臭水体整治、北山治理、大气环境治理、‘污染围城’集中整治……许多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广大党员干部谋事创业的干劲儿更大了,全市上下议创新促发展的氛围更浓了。这些新气象新变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变化,重点是干部队伍的变化,核心是党员干部担当意识的增强。”谈起市十一次党代会后干部队伍作风的转变,侯趁意十分高兴。
侯趁意说,好作风、好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实力和底气,只有各级干部想担当、敢担当、会担当、真担当了,焦作才能打好翻身仗,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交谈中,侯趁意频频点赞我市领导干部遴选制度。他说,新一届市委班子注重实绩,从经济发展、改革创新、环境治理、扶贫攻坚、和谐稳定各个领域,公选出30名副县级领导干部,并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到基层磨练考验,让想干者有机会,让能干者有舞台,无疑为各级党员干部树立了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这股领导干部遴选新风,要多刮常刮,才能调动起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侯趁意说。
提起《焦作日报》时,侯趁意说:“我看到不少区里的干部,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还兼顾着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污染围城’集中整治、大气环境治理等多项中心工作,用‘5+2’‘白+黑’来形容他们的工作强度一点儿也不为过。希望《焦作日报》能多多报道这样的党员干部,继续传党声、正民风、暖民心。”
对于焦作未来的发展,侯趁意既寄予厚望,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已经70多岁了,但只要我能动,我就还想为焦作发展尽一分力!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中原城市群整体发展规划,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借此机遇,组织人员深入调查研究,吃透市情,围绕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个基地建设,来突出焦作优势、抓住关键问题、确定目标方向、制定政策措施,做好制造业和服务业两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