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修武县:全域发力打造旅游新高地
中站区:聚力创新争当发展主力军
平台是创新的支撑
我市召开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征迁安置工作现场会
关于在全市开展“村霸”问题专项整治的通告
今日看点
市领导到孟州调研
焦作市基因与细胞工程研究中心 落户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四城联创”红黑榜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顾问团莅焦考察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6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修武县:全域发力打造旅游新高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王言 通讯员王星)郑云高速修武城区站日前开通运营,修武县被纳入以郑州为核心的“一小时中原经济圈”;“旅游+古村”开发民宿经济,深山传统村落重焕生机;一朵菊花“开”出一个冰菊小镇,“无中生有”让特色产业高起点做文章……以景区为龙头,以全域为目标,修武县景城一体快速提升,点面开花推进全域旅游。

  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试点,修武县借助国家推动全域旅游的东风,从打造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卖点出发,以云台山、台创园等本土种子企业为基石,以投资28亿元的云台山综合旅游度假区项目等20余个文化旅游项目为依托,推动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空间拓展,实现旅游发展从需求侧向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从景点模式向全域模式的转变。

  全域共建。修武县高维谋划,聘请北京巅峰智业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围绕“面、核、轴、点、带”的理念布局;邀请德国罗兰贝格公司,依托郑州国际商都战略布局修武旅游产业带。打破景区、城区发展“围墙”,健全机制推进景城融合重点项目,今年顺利启动投资20亿元的城建基础设施“十大项目”29个工程。撬动社会资本,从去年9月至今,通过多种形式融资5.5亿元,并成立“修武·云台山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基金”,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资金支持。倡导全民参与,通过透明式决策制度,积极征求群众对全域发展的意见建议,让每一位群众都成为全域旅游的参与者与推广者,为修武代言。

  全域共融。城建、文化、农业、民俗与旅游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拉长产业链条。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文化街区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台创园内,神农同根源生态度假区项目有序推进,生态观光农业项目相继落户,演绎精致农业与传统农耕文明的碰撞。云台山下,七贤古镇签约,云武堂开门迎宾。太行深处,传统村落重焕生机,“云上的院子”等项目启动,青山绿水间,村落、田野、农舍与景区相得益彰。围绕菊花做文章,修武县郇封镇启动涵盖冰菊种植加工、农耕文化园、民宿度假村的冰菊小镇建设,成为融合产业发展、支撑全域旅游的又一探索。

  从去年开始,云台山西区青龙峡景区通过传统文化、自然风光、民风民俗的结合,探索产业融合发展,一改往日云台山“西冷东热”的现象,呈现火爆发展态势。今年五一小长假,该景区接待游客1.1379万人次,同比增长13%。

  全域共享。绿色福利获群众点赞。修武县围绕交通体系、城市建设、商业布局等多点发力,实现全县发展要素的整合和环境优化。北山治理成绩突出,绿色廊道建设步步抢先,天空蓝成为修武“常态蓝”。宁城公园成为群众休闲娱乐好去处,即将启动的运粮河改造工程,将实现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和谐统一。

  旅游富民红利凸显。传统古村落开发助力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开启致富步伐。“藏在深闺”的云台山镇一斗水村、西村乡平顶窑村等传统村落揭开神秘面纱,百年古宅、老家味道、乡愁情思引来游客络绎不绝。经营煤炭起家的七贤镇韩庄村借助旅游东风,由工业强村向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住宿、采摘、娱乐等为一体的绿色生态旅游乡村转变。郑州合筑实业公司投资2.3亿元对金陵坡村进行改造,打造美丽乡村和民宿产业的新样本。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