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是发展的永动机,更是中国人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从实验室中生命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到量子计算机研究领域的新突破,从FAST“观天巨眼”搜寻百亿光年外的宇宙信号,到“蛟龙号”探索深海奥秘……这些年,中国人的创新平台结出了极具全球视野的科研成果,这些硕果如同闺阁中待嫁的女子,一旦走出实验室,与产、学、研发生“化学反应”,就能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展示极致之美。
鹏城观涛、钱塘听潮。到深、杭进修,从两市专家学者的课堂上、行业大咖的实践中,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平台对于创新的重要支撑作用。这是一个朴素的道理,“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信息时代的科技知识,正以几何级数的速度更新换代,只有行走在行业的最前沿,在科学理论、知识体系、科技攻关等方面储备足够的力量,才能厚积薄发,使经济持续转型升级。
曾经,焦作人为时代发展太快而感叹、困惑,不禁自问,从前的“大块头”企业如今为何“气喘吁吁”?不经意间的落伍,使我们丢掉了傲气、摆正了心态,在痛定思痛中正视发展路上的绊脚石——缺少创新平台的“软件”支撑。如今,焦作人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打造创新平台的意义不仅在于科学理论上的突破,更对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从全市“学深杭、促创新”动员暨2016年度表彰大会,到全市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工作座谈会;从党代会,到市两会,我们把建好创新平台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融入了经济工作会议,带到了外出学习考察,植入了党员干部大脑,最终转化为波澜壮阔的“怀川实践”。
今天,焦作人可以自信地说,我们像阿基米德一样,找到了撬动行业创新的支点。我们要充分发挥创新平台的杠杆效应,整合集聚创新要素,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育一流的创新能力。只有加强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我们才能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常态化和市场化,在重点企业和产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赢得发展的战略空间和主动权。目标既定,阔步前行。多氟多、佰利联、中轴集团、中原内配、健康元……这些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已经打通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经济的绿色通道,在打造创新平台方面志向远大、成果丰硕、心得颇多。
对于未来,我们还有更大的期待:依托河南理工大学,建设1~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依托多氟多、中原内配、江河纸业等重点企业,建设1~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辖区内高校、科研单位和大中型企业,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达10家以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100家以上、省院士工作站达30家以上,实现规上企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建立公共研发平台10个以上,建立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0个……
创优发展环境,厚植创新沃土。为实现这些目标,市委、市政府将在加强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上持续发力,当好服务创新的“保姆”,护航焦作经济转型,为加快“四个焦作”建设、让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提供坚强支撑。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筑好平台基石,定能建起创新的通天塔,抖擞精神、昂扬斗志,经济转型的广阔天空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