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他身为大学教授,在科研与教学“力的对比”中始终坚守“教比天大”的职业操守;他潜心研究教学艺术,把抽象的力学知识演绎得形象懂易,由此获得全国优秀力学教师称号;他倡导全面教育,从思想、生活、成才诸方面齐抓共管,坚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多次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他就是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力学系主任、该校首批一级“太行名师”王钦亭。七一前夕,本报记者走近这位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去探寻他在高等学府教书育人岗位上留下的足迹。
力学讲坛出名师
20路公交车上,一群从河南理工大学站上车的学生议论他们老师的话飘进记者的耳朵:讲课怎么有艺术,解答问题怎么耐心,关爱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记者随口询问这位老师是谁,于是知道了王钦亭的名字。
向河南理工大学宣传部求证,得到这样的讯息:学校自2015年起开展“太行名师”评选工作以来,至今被评为一级“太行名师”的教师,只有王钦亭一人。他还是校教学督导专家组成员,校级示范教师,多次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是全校教师学习的榜样和近期正在宣传的人物……
百度搜索王钦亭的个人资料得知,他还是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杜庆华力学与工程奖获得者,曾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全国优秀力学教师等称号。
走近王钦亭,走进他的教师生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句话便有了鲜活的注释。
王钦亭目前承担着本科、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教研和科研工作。河南理工大学开设力学专业,他是首批教师之一。他的教学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工程力学、分析力学、振动理论等,其教学工作量达一年350多个学时。
如果说走进力学的王国是因为身体条件所致,那么走上力学教学讲台,则是他爱上这个专业后的自主选择。
王钦亭,1973年生于南阳市镇平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他儿时就显示出“工科男”的天赋。家里的闹钟、收音机,他拆了装、装了拆。他摆弄家里的物件不过瘾,一次把父亲所在学校用于提示上下课时间的闹钟给拆了,导致学校没法打钟。后来,他还是把这只闹钟给装好了。
小时候,他跟小伙伴们玩得不一样。别的孩子弹玻璃球、推铁环,他却自制显微镜、组装晶体管收音机。他甚至还玩出了小花样,用空的圆珠笔芯对着燃烧的蜡烛吹,用火苗把碎玻璃片烧出小洞洞。
父亲虽是教师,但因母亲早逝需要照顾几个孩子,并无暇指导他学习。他的学习环境并不好,直到高中时家里才通上电。高中阶段,他明显偏科,数、理、化每次考试几乎全得满分,但语文、政治、英语却是弱项。高考前,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补习文科。
高考后,因色弱很多专业对他关上了大门,但力学专业不受色觉限制,于是他填报了兰州大学力学专业。大学毕业后,他得知焦作工学院需要力学教师,他便投奔焦作而来。
把抽象知识形象化
跟老教师当了两年助教后,他开始独立走上讲台。“力学很抽象,不好讲,我时刻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王钦亭说。
把抽象的知识跟生活实践的感性认识结合起来,学生就能听得明白。王钦亭摸索出来一套形象化的教学方法。讲动量矩守恒定理时,他利用PPT课件播放芭蕾舞演员的舞蹈动作,通过演员手、腿、脚的位置关系来形象诠释这一定理。讲陀螺定向原理时,他播放宇航员在空间站的CD机演示视频,学生很容易掌握这一知识点。课堂上,他用大货车转弯后轮容易撞到行人来讲解运动学的知识,用划割玻璃的生活实例讲解应力集中……
“这样讲课,需要大量的生活视频资料及图片作铺垫。”王钦亭说。他平时非常注重素材收集,学术会上专家讲课用到的例子、影视中播放的涉及力学知识镜头甚至微信朋友圈里转发的力学知识小视频,都是他可以收集的素材。记者从他的电脑里看到,涉及力学知识的视频资料有上百个。
“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只是教学艺术的体现。而让学生站到学科知识的高端,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更高目标。”王钦亭说,“高校教材中,每一个教材都是一部专著,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观点和表述方法。”他讲课时往往结合两三种教材,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综合所长,提出自己的论点。因此,这种备课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我在备课时心里总装着‘两点一方法’,即重点、难点和授课方法。”王钦亭说。他在备课中,总是不断提醒自己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学生,能否听得懂?
针对当前高校中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王钦亭说,多做一些科研项目固然对个人有好处,但百年大计,育人第一。身为教师,要把做好教学工作摆在第一位。不能做到潜心教学,就是渎职。其实,教学是一种很快乐的工作,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教学做不好,科研也不会做好。王钦亭这样认为,并举例说明。他先后承担了电缆线舞动灾害的防治、窑车用碳化硅立柱断裂机理分析与治理、形状记忆合金摩擦隔振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及参数优化研究等十多个研究课题,不仅有效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尺讲台写忠诚
“从教20多年来,王钦亭始终坚守教学一线,满负荷工作,在三尺讲台书写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挚爱。”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提供的王钦亭先进事迹材料中这样写道。
“他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里多,他跟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比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多。他简直就是个工作狂,心里只有教学。”王钦亭的妻子向记者讲了这样几件事。
2010年春季,王钦亭父亲被诊断为肺癌晚期。为不耽误教学,他把父亲从南阳老家接到焦作住院治疗。他白天坚持上课,晚上陪护父亲,备课与批改作业都在病床边做,直到第二年父亲离世。在这一年多里,他硬是没有少上一节课。
2012年10月,王钦亭被查出鼻腔
疾病,医生要求他马上手术,他却跟医生“讨价还价”,让他把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完成后再做手术。结果,手术时间推迟到当年12月底。
一年暑假里,王钦亭带着家人去王屋山风景区旅游,在即将登顶的时候,他发现一个民房的石制梁结构巧妙利用了力学原理,便全然不顾家人,独自下山寻找房屋的主人。房门打开后,他一头扎进屋里。等他走出来时,天已黄昏。
“王钦亭不只教学工作做得好,他在帮助学生立德树人方面也是楷模。”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朱天明说,“王钦亭不管给哪个学院的学生上课,在课堂结束时总会留下一句话,除了功课上的问题,谁有思想和生活上的问题都可以找他。”
的确,除了本学院的学生外,王钦亭还帮助过不少别的学院的学生。2010年的一天,一位能源学院采矿系的学生找到王钦亭,说自己想退学。王钦亭了解到这位学生来自广西山区,父亲去世早、母亲有病,家里很困难,所以想退学去挣钱照顾家庭。王钦亭跟他长谈后定期给予资助,直到他大学毕业。
机械与动力学院的一个学生,面临考研却因家庭生活困难没有生活费。学生把自己的情况给王钦亭说后,王钦亭二话不说,当场把1500元钱交给学生。之后,王钦亭又先后两次给予这位学生资助,直到该学生考上研究生。
“王老师跟我们之间是一种朋友型的师生关系。他利用微博、微信、QQ等与我们保持‘全天候’的联系。”王钦亭的学生说。正因为这样,他能够及时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纠正。
2009年,土木工程学院一名男生因沉迷网络游戏经常逃课,已经出现多门课程不及格的情况,面临被劝退的境地。王钦亭得知后,利用业余时间约这名学生去打球、爬山,跟他深入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让该学生幡然悔悟,开始刻苦学习。这位学生不仅完成本科学业,还考上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他后来返校时动情地说:“如果不是当年王老师及时挽救,我的人生就毁了,哪会有今天的我?”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我们的教学工作,就是为了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为此,我愿付出百倍努力,倾尽满腔心血。”王钦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