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②)为小麦全程绿色防控高产攻关示范提供技术保障;县农业局主要领导深入生产一线,及时对各高产攻关点、示范方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督促各项技术落实到位。
创新推广机制,为绿色高产攻关示范提供技术落实支撑,促进各项技术落实。在工作中,农业行政主管一把手负责示范田总体安排及部署,亲临生产一线调查研究、规划布局、制订方案、落实措施、统筹协调各项工作;科技人员直接入户到田,实地指导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各示范户积极配合,提供生产所需机具、生产资料及人工服务,认真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科技创新,向小麦绿色高产创建和小麦绿色全程防控超高产攻关发力
修武县郇封镇王李张屯村有一个小麦全程绿色防控超高产攻关示范点,示范面积200亩,种植品种为百农4199,指导专家有全国小麦专家郭天财、全国小麦育种专家茹振钢、郑州大学特聘教授陈忠华、省农技总站研究员郑义、郑州大学教授秦广雍,还有焦作大学教授王东头、焦作市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刘长青等全国、省、市专家挂帅。今年,该示范点平均亩产785公斤。
修武县创新实施的小麦绿色防控超高产攻关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小麦生产过程中使用生物菌肥、不打化学农药,全程采用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小麦生产既高产、安全,又绿色、高效,还节省投入成本,减少土地面源污染。
“修武县开展的小麦绿色全程防控超高产攻关在全国是首创。”焦作市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刘长青说,这种关键技术有七大特点:全程使用生态有机种植技术、微生物载体植入技术、土壤微生物生态健康系统及重建、微生物干预植物减害生态友好及叶面小分子靶向调控营养饲喂技术;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增施沼渣沼液5立方米;结合机耕深犁、精耕细作,亩施复合肥25公斤、放线菌等生物菌1公斤;采用小麦宽窄行精量播种技术;在小麦返青起身期每亩追施磷酸二氢钾5公斤;在小麦杨花前期喷施专用叶面肥预防赤霉病等病虫害;小麦中后期超常量使用磷酸二氢钾技术。
今年,该县采用小麦绿色防控技术的种植面积有2万亩,涌现出一大批高产示范户。城关镇大梁村示范户程小凛采用这种技术种的百农4199和杂交小麦,平均亩产都超过了800公斤。周庄镇孟村示范户王庆玉用这种技术种了15亩山农20品种,平均单产815公斤。郇封镇王里长屯村的李全道采用这种技术生产的5亩绿色小麦比去年产量还高,经实打平均亩产822.9公斤。
在小麦绿色高产创建上,修武县也取得了大面积丰收。据测产,郇封镇7.1万亩整镇推进小麦绿色高产创建平均亩产679.6公斤,较去年增加4.2公斤。7个小麦万亩绿色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688.5公斤,较去年增加5.3公斤。
调新调优调高,农民卖粮不再难
修武县把调新品种、调优品质、调高效益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头戏,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有效解决了农民卖粮难。修武县委副书记、县长郜方正说:“粮食生产既要创高产,又要创优质,更要创高效,这样才能确保增效增收,使卖粮不再难。”
为了调新品种,该县重点引进推广了丰德存5号、新麦26、西农979、郑麦9023、百农4199、周麦22、周麦27、百农418等10多个新品种。
为了调优结构和品质,该县25.4万亩小麦,小麦种子田发展到8万亩,其他以优质中筋和优质强筋为主,小麦优质率达100%。其中,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4万亩,涉及5个乡镇20个行政村,主导品种为丰德存5号、新麦26等7个品种,中筋小麦主导品种为周麦22、周麦27、百农418等。
新品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小麦产量,而且提高了小麦品质,增加了收入。
由于该县今年生产的小麦大都是绿色、优质小麦,很多示范户的小麦早在收割前就被周边和外地的粮食加工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订购一空。
王屯乡东黄村示范大户王具才种了100多亩百农4199,今年平均亩产达到775公斤。他说“用这种绿色小麦面蒸出来的馒头麦香醉人,香甜可口。今年大面积生产的小麦全被周边馒头生产和食品加工企业包销了,还卖出了好价钱”。
周庄镇孟村张新涛种的绿色小麦百农4199,不仅亩产超过了800公斤,而且全部有了买家。
今年全县农民都尝到种绿色小麦的甜头了,小麦增产+小麦优质,每亩地比种一般小麦能多收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