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深杭、重实干”,示范区以创新求突破,持续推进国家高新区建设稳步发展。
创新驱动高新集聚
示范区以打造创新型特色园区为目标,积极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造提升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建设一区多园,着力建设省内一流国家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高质量完成首次火炬统计。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总数达到12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总数达到10家;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总数达到56家,占全市总量的22%;新增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瞪羚企业1家。立项科技计划项目59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56个、市级重大专项2个,到位上级科技扶持资金1482万元,创历史新高。新申请和授权专利980件、640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及增速均居全市第一位。
开放创新培育主体
示范区深化与河南理工大学的战略合作,加快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依托河南理工大学的智力优势、国家高新区金字招牌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总部新城、腾云电商产业园、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平台,高起点规划建设集创新创业载体、人才服务、科技金融、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央科技城,打造“互联网+”时代焦作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引擎。整合全区各类创新创业资源,确保成功创建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加快众创空间建设,新引进创新创业企业、团队100个以上。同时,着力发展中联装备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大型散料输送装备创新战略联盟等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落实好“1+6”引进培育人才(团队)政策,吸引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到示范区创新创业。
科技创新提升水平
示范区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科技经费管理和使用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扶持创新政策体系。继续落实科技创新奖励政策,探索完善科技经费拨付机制,撬动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力度。目前,累计兑现科技创新奖励资金700万元,研发投入占全区GDP的2.59%,有效调动了企业自主创新、开放创新的积极性。创建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力争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增长10%。谋划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争取在智能制造、3D打印、直驱电梯、吸波材料、柔性导电膜等领域实现突破,加快先进陶瓷材料、铝基复合材料的产业化进程。积极创建省级科技小巨人、瞪羚企业,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
金融创新打造高地
示范区开通了企业上市(挂牌)绿色通道,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培育上市后备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后备企业5家。目前,科瑞森、中轴集团启动中小板上市工作;6月底前,5家企业将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展示板挂牌,1家企业将在交易板挂牌;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正引入股权融资。通过“助保贷”平台为3家企业发放贷款695万元;获得市创新券支持配额943万元;投入300万元入股市科技银行,累计完成两批次共计14家企业授信工作;21家企业进入今年我市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首批项目库。
人才引进积蓄后劲
示范区设立了优秀领军人才、优秀企业家、优秀科技人才等奖项,对先进个人给予奖励扶持。特别是去年以来,示范区认真落实焦作市“1+6”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兑现首批5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扶持资金350万元,为2家企业引进的5名高层次紧缺人才发放安家补助费25万元;围绕产业项目引人才,全区企业共对接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26个,5家企业与海外博士签约,引进正高级职称专业人才9人、副高级职称专业人才8人。
创客创业万众创新
示范区为创新创业团队和创客提供低成本、全方位、专业化服务,最大限度地释放他们的创新创业活力;建成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河南理工大学众创空间、科技总部新城创客空间等10余个创新创业平台;借鉴深圳南山区的做法,在辖区4所中小学校试点开展创新创客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