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容美了、群众富了、班子强了,俺村大变样啦!这都是王书记的功劳!”麦收时节,走进武陟县小董乡南官庄村,一提起驻村第一书记王建国,老党员张振元赞不绝口。
2015年9月,市委组织部派王建国任该村驻村第一书记,他进百姓门、访百姓情、解百姓愁,靠实实在在的行动,真正驻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寻项目找出路 “难管庄”旧貌换新颜
村里10多条道路得到硬化,栽植3700多棵树木,烈士纪念亭、体育休闲广场、孝亲文化游园、文化活动中心先后建成投用,慈善幸福院和烈士展馆项目主体完工,村小学改建项目正加紧施工……一年多的时间里,南官庄村变了样。
南官庄村是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该村贫困户增收门路窄、贫困人口基数大,脱贫攻坚任务重,加上村里发展欠账太多、干部群众有怨言,是有名的“难管庄”。
“王书记刚来时,老百姓都认为他是走过场的,谁也不把他当回事。”南官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小亮说,一年多过去了,大家的看法都改变了。
为了融入南官庄村,王建国常去村民家串门拉家常,到贫困户、孤寡老人家里嘘寒问暖,逐渐把群众的心结打开了。“修路、搞生产,哪个最急?”“什么困难应该最先解决?”摸清村情问准民需后,他四处寻项目、找出路。大家都感受到他身上有朝气、有真情、有韧劲。
“想想以前,村里脏乱差;现在可好了,道路硬化了、绿化了,休闲健身还有广场游园。”村民张宣正说。
用真情出实招 解难排忧精准扶贫
“不到农村,不知道农民的苦;不到基层,不知道基层的难。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我对农村、农民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我愿意尽我所能,积极为村里争取各种资金资源,帮助贫困户克服困难,早日实现脱贫梦。”王建国谈起他初来乍到的心态这样说。
王建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能真真切切感受到贫困群众所经历的磨难,也能设身处地体验贫困户的处境,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南官庄村的章全兑一家原本是令人羡慕的家庭,他特别能干,是家里的顶梁柱,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一家人过得平静而幸福。然而,一场巨大的变故打破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2015年,章全兑突患脑梗瘫痪在床,为治病花光了家
里所有的积蓄,但是情况仍不见好转,他儿子也因没钱缴学费而辍学。章全兑的妻子每天以泪洗面,因此患上了重度抑郁症,甚至产生过轻生的念头。
了解情况后,王建国感到一阵心痛。他很能理解为人父母的绝望,这个家庭如果不及时帮扶,后果会不堪设想。
王建国先是在“焦作先锋”微信公众号发布章全兑一家人的家庭情况,倡议党员干部群众和爱心企业家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们提供了5000元的救助,并联系焦作技师学院,让章全兑的儿子到该校就读,并为他免了学费,另外每年补助他2000元的生活费用。
同时,王建国为章全兑的妻子在焦作一家饭店找了一份工作,希望她能通过与外界的沟通,来排解内心的抑郁。一年过去了,章全兑的妻子已摆脱了抑郁症的困扰。
这只是王建国在南官庄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所做的诸多工作中的一项。
改变精神面貌 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王建国认为,帮扶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必须增强群众的自觉意识,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幸福指数,改变村里的不良风气。
王建国每天早上起床在村里转一圈,看到哪里卫生不好,便主动拿起扫帚打扫,希望能够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村民张立秀是残疾人,坚持每天清扫大街,每逢村里集贸会之后,街上就特别脏,他自己花钱买扫帚将地上的垃圾全部清扫干净。
王建国观察到村民的变化,他会及时将村里的好人好事拍成视频发到村两委会干部工作群里,并在村里的党员会上进行表扬,还会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号召全村人共同行动起来,弘扬正能量。
“王书记,这段路的卫生包给我了。”“不看别的,就看在王书记每天打扫俺家门口的卫生,我也得干!”村民纷纷表态。
针对村民缺少文体娱乐设施的现状,王建国倡导市委组织部捐赠广场舞音响设备两台,赠送书籍136册;联系焦作歌舞剧团开展“送文化下乡”演出一场、市豫剧团送戏下乡演出两场。通过这些,村里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和幸福指数得到很大提升。
短短一年多时间,王建国就先后为村里争取各类项目资金400余万元,落地项目13个,已完工项目11个,在建项目2个,新申报项目3个。
“参与驻村帮扶工作,尽管苦一点累一点,但是看到农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日子一天天富起来,我感到很充实、很欣慰。我会更加努力地工作,让南官庄村早日实现民富村强。”说这些话的时候,王建国的目光里充满了自信。 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