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南郑州一家面馆接到了一份特殊的外卖订单。顾客指明把餐送到一个公交车站,这让店长有些奇怪。仔细一看订单上的留言,他瞬间被上面的几行字打动了。留言上写着:南三环黄岗寺82路公交车站路边有个流浪汉,你直接把饭送给他就行了,告诉他放心吃,如果你有蚊香,可以送他。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与人的心理距离却不断疏远,由于缺乏血缘、地缘等传统纽带关系,如今的人们已经很少关心他人,他人也很少会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善意与温暖。
“给流浪汉点餐”的人,只是一位在郑州租房生活的年轻人。缺乏财富积累和社会资本的他,也是一名“月光族”。可是,面对需要帮助的陌生人,这位年轻人并没有麻木、冷漠,也没有无视地走过。作为农家子弟,这位年轻人对他人生活的艰辛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够主动关心他人、体谅他人、帮助他人。尽管“给流浪汉点餐”的行为并不“高大上”,但其传递的社会温暖却弥足珍贵。
生活中,每个人内心总有一道分隔自己与陌生人的“心灵围墙”,将其放在现实生活之中就会形成人与人、阶层与阶层之间的距离感。傲慢与偏见、歧视与排斥,如果这些人为的思想藩篱“野蛮生长”,就会加剧社会利益固化和阶层固化。
“给流浪汉点餐”向社会传递了温暖。那位年轻人不仅给陌生人送去了食物,还想方设法让他放心吃,这说明他充分考虑到受助者的自尊和感受。这种体贴的行善既是一个良心活,也是一个技术活。
大家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作为城市人,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渴望被这个世界接受、认可、尊重,愿“给流浪汉点餐”的故事多点,再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