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玮萱)昨日,记者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我市将于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八届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周举办之日(本周六)正式启动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
今年2月28日,河南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座谈会在河南淮阳举办,会上启动了河南省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这是继稀有剧种抢救工程、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后,我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工作中的又一重要举措。结合此项工程,目前,我市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正积极展开工作。
据了解,全省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对省内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内的传统技艺类项目进行调查摸底,按照“六个一”的标准,为每个项目建立一套纸质和数字档案,拍摄一批项目和传承人专题片,编辑出版一批项目图录和传承人口述史,征集一批实物和作品、建成一批专题展示馆和传习所,培养一批传统手工艺人才,使传统技艺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并促进具备一定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项目,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力。
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我市将克服传统技艺抢救保护中抢救、传承、发展中的重重困难,发挥我市域资源和技艺优势,努力搞科研创新,使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并融入现代生活中,做到“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据悉,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3项、省级“非遗”项目70项、市级“非遗”项目172项、县级“非遗”项目411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39人。这些非遗项目品种丰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