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党报心 怀川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改革开放开道
王在富精神代代传
父亲·焦作日报·我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见证历史 记录时代
沁园春·贺《焦作日报》 创刊60周年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6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华社原社长、文化部原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朱穆之曾勉励《焦作日报》
为改革开放开道
本报记者 王玮萱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朱穆之(右)在阅览《焦作日报》。 王振松 摄
 
   

  1993年,我国改革开放势头强劲,太行山下小城焦作乘着东风好行船。这年4月27日,《焦作日报》复刊10周年座谈会召开,新华社原社长、文化部原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朱穆之应邀而来,并欣然为本报题词——为改革开放开道。

  “为改革开放开道”,这既是朱老对《焦作日报》的勉励之语,也体现着朱老对一张地市级报纸的青睐之情。在此前不久,《焦作日报》由四开小报改为对开大报,围绕焦作社会经济热点,服务焦作发展新征程。

  时任《焦作日报》副总编辑李斌记得,在《焦作日报》复刊10周年座谈会上,朱老作了半个小时的即兴讲话。朱老说:“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弘扬社会主旋律,《焦作日报》作为一张地市级报纸办得不错。1992年,《焦作日报》由四开小报改版对开大报,改版后的《焦作日报》版面大气又不失清秀,信息量丰富,在服务焦作各项事业发展方面有了更好的阵地。”

  与此同时,他鼓励《焦作日报》记者:“对于一名优秀的记者而言,‘脚底板下出新闻’这句老话永远不过时。我希望,《焦作日报》的记者们能够深入实际,贴近基层生活,抓好新闻,多出精品,更好地服务大局,当好政府与百姓间的传话筒。”

  李斌告诉记者,当时,朱老脱稿讲话非常精彩,即高屋建瓴又贴近基层。

  两天行程,朱老不仅为《焦作日报》留下了励志墨宝,而且他的个人魅力令许多当年与他接触过的《焦作日报》老同志至今难忘。

  李斌回忆:“朱老身材魁梧,头发花白,双目炯炯有神,态度平易近人,与周围的人聊天,没有一点架子。当时,朱老拿着一份《焦作日报》,边看边点评,与我们聊得很开心。”

  本报老摄影人王振松回忆:“在焦作宾馆(今焦作三维商业广场附近)开座谈会时,室内光线比较暗,当时我们的照相机拍不成。后来,我们就与朱老的随行秘书联系,希望能留些影像资料。秘书与朱老沟通后,事情很顺利,这才有了现在的关于朱老与本报的几张翻拍照片。”

  2015年10月,朱老去世,享年99岁。追寻他的人生足迹,记者发现,在1946年至1947年间,朱老便作为新华社特派记者活跃于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记者遥想,也许,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青年时期的朱穆之就对太行山南麓的怀川沃土多了一分关注吧。

  岁月流转,斯人已逝。在《焦作日报》前进的丰碑上,将永远镌刻“朱穆之”的名字。《焦作日报》也将牢记他的勉励之语,继续奋进。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