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②)她的家人立即拨打了120,该院急救人员迅速为刘阿姨开通了绿色通道。急诊科、神经介入科、检验科、影像科等科室医护人员迅速集结展开抢救:抽血化验、心电监护、CT扫描……检查结果出来后,医护团队立即为刘阿姨实施了桥接取栓治疗,并进行介入手术。此时,距刘阿姨入院不到45分钟,手术成功,刘阿姨喜获新生。“时间就是生命!患者从入诊到进行取栓治疗,仅用了45分钟,比国际标准还少15分钟。”李富梅说,这是脑卒中多学科合作诊疗带来的效率革命。据了解,该院通过启用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已抢救了数十位患者,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各项神经功能都能恢复到发病前水平,有效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如今,面对该院的快速精准抢救,死神收起了爪牙,退缩了。因为抢救及时,众多脑卒中患者在这里找回健康甚至挽回生命。
实现无缝对接,推行脑卒中治疗纵横交错“一盘棋”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工作得到了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的认可,今年该院院长李富梅又被授予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模范院长荣誉称号。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虽然临床抢救的成功率不断提高,但该病的致残率之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偏瘫患者不得不以“挎篮的手,画圈的腿”等艰难动作行走。因此,如何挽回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医院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如今,该院一改过去临床医生只管治疗不管康复的传统做法,将康复治疗也纳入到脑卒中一站式医疗服务模式之中。该院将院前急救与康复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从急救诊断、临床治疗到康复训练的脑卒中医疗服务模式。
该模式的产生得益于该院推行脑卒中治疗纵横交错“一盘棋”的有力举措。
“横”就是在该院实现脑卒中预防、筛查到救治、治疗以及康复、护理的无缝对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显示,脑卒中患者在经过正规的康复治疗后,第一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高达60%,在复杂活动中需要别人帮助者占20%,需要较多帮助者占15%,完全依靠者占5%。另外,在工作年龄的患者中,第一年有30%的患者可以恢复工作。发生脑卒中后是否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是大不相同的,而早期康复治疗可使恢复进程加快。因为,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主要在发病后的6个月内,尤其头3个月是神经康复的黄金时期,如果患者及时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90%以上的患者都可以独立行走。很多患者和家属对康复治疗有误解,认为自己在家锻炼也能达到康复的目的。”该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吴红新说,“其实,自己在家锻炼有不少害处。比如,盲目地增强肌力会强化不正常运动模式,违背正常生理规律,扰乱人体生物钟的正常运转,逐步带来很多意外的疾病。我们看到很多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上肢呈‘挎篮状’,下肢呈‘画圈’‘踮步’的偏瘫步态,这就是没有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造成的,给患者和家属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所以说,不恰当的康复训练比不训练更糟糕。”为提升康复训练治疗水平,该院还与深圳市嘉里康复医学研究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以此打造国内一流的康复专科,为广大脑卒中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纵”就是与基层医院上下联动,在医联体框架下实现双向转诊的无缝对接。该院积极与基层医院及社区结合,组织医疗专家对温县人民医院、中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家机构和院内多个临床科室人员就筛查工作进行防治培训,特别注重增强临床医务人员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意识和强化多学科合作观念。
该院倾全院之力阻击脑卒中,在脑血管病的综合防治和广大脑卒中患者的及时救治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为我市探索脑卒中预防、诊疗、管理相结合的区域性综合防治工作模式创造了条件。今年3月18日,经河南省卫生计生委批准,焦作市脑卒中防治中心在该院正式挂牌成立。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模范院长’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我们脑卒中整个团队的荣誉,这既是认可,更是激励。今后,我们要不断在中国脑血管疾病领域贡献焦作的力量。”获得国家级荣誉,李富梅对未来更加有信心,而这信心的背后,是该院拥有技术、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的强大支撑。
预防大于治疗,在公益筛查中为患者谋福祉
大医治未病。未病在防,在早查、早干预。脑卒中防治更是如此。为造福患者与社会,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公益为使命,构建起免费筛查为前提的一体化脑卒中防治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12年12月,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承担全市脑卒中的筛查与防治工作。从这一年起,李富梅亲自挂帅,在该院牵头成立了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急诊科、超声影像科等科室的数十名专家组成的筛查防治小组,扛起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的重任。随后,该院组织成立了“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并持续开展以“关注脑卒中,‘红手环’在行动”为主题的义诊活动,先后对我市3万余名40岁以上的市民进行免费筛查。“脑卒中免费筛查是国家给咱老百姓的福利,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我们都要帮医院做免费的宣传员。”前不久,该院“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博爱县金城乡西张茹村的辛先生对该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免费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防治任务表示认同。
与此同时,该院申请参与了2项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脑卒中高危人群综合干预适宜技术推广暨临床科研项目”,帮助老百姓保持脑血管健康,减缓脑卒中发病势头。
院前防控,群众方能受益。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认真落实“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提高素养、宣教先行”的十六字方针,举办多种形式的健康讲座和健康大课堂,扎实开展脑卒中知识健康宣教,增强周边区域群众的健康意识。该院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知识宣传,让老百姓进一步明白脑卒中预防比治疗重要。
不但如此,该院不满足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的被动治疗,而是重视通过一系列诊断技术,提前发现病情,精准了解患者血管病理变化,防患于未然,在预防和治疗上打出提前量。前不久,一名中年患者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到该院就医。经颈部血管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病因一目了然——患者颈动脉狭窄达到80%。如果不及时手术,患者的病情随时可能加重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随即,该院运用神经介入技术,将一根支架通过导管,沿着动脉漫长的“通道”,小心翼翼地送到颈动脉内。随着释放的支架像降落伞般缓缓撑开,狭窄的血管管腔慢慢张开,恢复了血流。很快,这名患者左侧肢体无力的症状消失了。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预防由于斑块脱落引起脑卒中的一种方法,这被证明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如今,该院通过开展此项技术,让很多有脑卒中前兆的患者通过及时手术,避免了严重情况的发生。
该院在筛查中发现,导致脑卒中的另一因素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导致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即使患者没有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仍然会发生脑卒中。因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会导致动脉硬化,出现血管狭窄诱发脑出血。”谢向东说,“这种病在体检时就能检查出来,一旦查出并及时进行干预,病人患上脑卒中的概率将非常低。目前,我院已将这项检查纳入专项体检中。”
该院通过打破传统的“重治疗、轻预防”的医疗服务模式,一举步入全省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建设前列。去年3月,焦作市脑卒中防治中心建设督导暨学术交流会在该院举行,省卫生计生委、省脑卒中防治中心的领导和专家对该院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心中有大爱,追求无穷尽。肩负使命、勇于担当,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高举科技创新和经世济民的大旗,步履铿锵地行走在逐梦的征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