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对官员非常严肃,但对待人民群众却极有亲和力。
1992年7月12日至1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来焦作考察,本报记者邓少勇受命随行采访。这一次与朱镕基“零距离”接触,给邓少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朱镕基来焦作的第一站是考察沁北电厂。当时,沁北电厂所在地域属于焦作管辖。7月12日下午,朱镕基乘坐的专列还未抵达,沁阳北车站已经站满了人,时任焦作市委书记张国荣带领市五大班子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当地媒体记者在那里接站。
朱镕基出发前,让工作人员通知焦作领导不要搞人海接迎。但是,张国荣书记觉得朱镕基到焦作考察的机会难得,希望汇报的工作更多些、面更广些,所以接站时人来得比较多。大家都没想到,专列快到时,又传来朱镕基的指示:车站离沁北电厂项目工地尚有一段距离,途中有关同志可以在车上汇报工作,只留当地主要负责同志接站即可。此外,他还明确指出,如果搞人海接迎,他拒绝下车。
张国荣当即决定,大部分同志撤到沁北电厂工地,他只带了几个主要人员在车站迎接。邓少勇是文字记者,没有影像记者的“长枪短炮”,所以有幸记录了迎接朱镕基的细节。
“下车后,朱镕基同志和地方领导简单寒暄几句,直接走上了一辆中巴,在赶往沁北电厂的途中听汇报。”邓少勇说,朱镕基给他的第一印象是严肃,不苟言笑。
然而,朱镕基在焦作停留的26个小时里,邓少勇感觉更多的是朱镕基同志对官员相当严肃,但对人民群众却极有亲和力。当时,他的平易近人感动了很多群众。
7月13日,朱镕基考察了4家企业。在矿务局工贸大厦,他和一位营业员亲切交谈,问她工作累不累、收入怎么样。在矿务局电子设备厂,朱镕基和工人交流时十分动情,并对工人的生活工作十分关心。
留给邓少勇印象最深的是,当朱镕基一行从矿务局电子设备厂走出来时,闻讯而来的上千名群众突然涌动起来,场面有点失控,安保人员也顿时紧张起来。
“我没有思想准备,看到那个场面也一下子愣住了。安保人员赶快簇拥着朱镕基向中巴方向走。”邓少勇回忆,“然而,朱镕基同志温和而坚定地推开安保人员,并走到群众中间微笑着向大家问好。”
人群中,不知哪个小伙子高喊一声“朱副总理好”。紧接着,“朱副总理好”的问候在人群中此起彼伏。那时,很多群众热情地鼓起掌来,朱镕基同志也挥起双手向群众致意。一时间,人们纷纷伸出双手,朱镕基同志一边和大家握手,一边向大家致意。一位老太太本来拉着只有两三岁的小孙女向朱镕基问好,当她看到朱镕基笑着向她走来时,连忙抱起孙女说:“快向副总理问好!”朱镕基亲切地握着小姑娘的手笑了笑,然后挥手向群众说:“同志们好!大家辛苦了!”
当了解到全国劳动模范、当时已经去世的煤矿工人丁百元的家就在路对面时,朱镕基马上走到丁百元家门口,和丁百元的妻子握手致意,并与她亲切交谈,合影留念。
临行前,朱镕基同志上车后还拉开车窗向群众挥手告别。大家一边鼓掌,一边目送朱镕基的汽车远去。“那个时刻,我被深深感动了,那次采访令我终生难忘,朱镕基同志对百姓的感情比大海还要深。”邓少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