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焦作女性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爱温暖“两癌”母亲
市妇联持续开展 “四城联创”集中整治活动
节能有我 绿色共享
巾帼心向党 唱响新焦作
和谐太极浸润的幸福人生
三夏帮扶慰问暖人心
节能减排宣传活动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6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谐太极浸润的幸福人生
——记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陈朝霞家庭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陈朝霞(前)带领学员习练太极拳。
  本报记者 李瑞雪 摄
 
   

  本报记者 李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这是《洛神赋》中形容女子之美的诗句。在太极拳发源地——温县,有不少人也用它来赞美太极拳师陈朝霞的拳姿。曾有同行评价陈朝霞,作为一名青年拳师,她不仅拳姿飘逸洒脱,且深谙太极哲理,以刚柔相济的姿态展示出当代女性独特魅力。

  6月10日,记者来到温县,走近这位从农家走出的太极女拳师,探求她的成长成才之路,探访她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经营出幸福美满的人生剧场。

  “做太极拳师,要勤奋与付出;经营事业与家庭,需牺牲与奉献。”面对记者的提问,陈朝霞如此总结自己的经验。

  1973年,陈朝霞出生于太极世家,其父是享誉拳界的陈式太极拳小架代表人物陈俊凌,她自小便随父亲习练太极拳。“小时候,我的生活除了学习就是练拳,很少有玩耍的时间。”陈朝霞说,“有一次我正练拳时,忽然觉得头沉腿软、身体十分难受,但想到今天的练拳任务还没完成,就不愿停止,坚持练习。碰巧隔壁大娘来我家串门,她见我小脸通红就过来摸我的额头,并问我哪里不舒服,我笑着说没事,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发烧了。大娘说要带我去诊所,我坚持练完拳后再去,大娘看我这么犟,只能在一旁等我。”

  苦练勤悟,陈朝霞的拳技与日俱增。1992年,在温县太极拳比赛中,她一举荣获女子推手及套路冠军;同年9月,她参加温县首届国际太极拳年会太极剑集体表演项目。1994年,国际太极拳年会暨首届中国陈家沟太极拳锦标赛举办,陈朝霞虽右跨受伤依然坚持参赛,并一举获得女子推手55公斤级以下冠军。

  太极拳师,走南闯北,四处授课,女拳师亦是如此,但这丝毫不影响陈朝霞照顾家庭。

  1998年,陈朝霞走入婚姻殿堂,1999年,儿子陈垚出生。“我的婆家在农村,家境窘困,公婆身体也不好,一进门儿我就主动承担了家里家外的一切事宜。”陈朝霞说。在孩子还小的那几年,白天,她是讲课授业的女拳师;夜晚,她是陪伴家人、照顾孩子的好妻子、好妈妈;工作日,她穿梭在武校和家庭之间;周末,她守在家人、孩子身边……勤快、能干是婆家人对陈朝霞的一致评价,就连后来老人的身后事,也是她全权料理的。

  儿子陈垚自小乖巧可爱,陈朝霞在相夫教子、履行为人妻为人母职责的同时,也不甘心虚度光阴。如何做到事业家庭两不误?陈朝霞思索着。最终,她决定成立温县朝霞太极拳推广中心,以培训在校中小学生为主,兼培训社会团体及个人,为拳乡培养太极人才。至今,温县朝霞太极拳推广中心已培养太极学员近万人,向高校输送国家二级运动员100多人。她也先后获得了“武术先进工作者”“优秀辅导教师”“温县十大女杰”“焦作市巾帼太极十佳人物”等多项荣誉,她的家庭也荣获了“河南省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称号,成为太极拳界和身边人争相学习的表率。

  采访即将结束时,陈朝霞说,现在“太极拳进社区”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而进社区活动则需以进家庭为载体。培养更多的太极学子,荫庇更多普通家庭,是每一个太极拳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我要为此发挥热量、贡献力量,让自己的太极传承路一路阳光灿烂,带动更多太极学子和家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