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如何让农民增收、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两大问题,1998年11月22日至2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莅焦,在我市农村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
为纪念《焦作日报》创刊60周年,6月7日下午,记者采访了当时作为地方党报跟随温家宝采访的唯一文字记者——时任焦作日报农业部主任王应文,请他带读者一起重温那段历史。
“尽管时间过去了将近20年,但跟随温家宝副总理采访的经历,我不仅未忘,而且日渐清晰。温副总理在焦作考察4天,分别在武陟、博爱、沁阳、温县,察看了10多处小麦高产田、农业高效示范园区、节水灌溉农田和乡镇企业,走访了17个村的20多家农户,召开了6次座谈会。会上,他与农村干部群众畅谈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具体措施。”王应文说,温家宝同志的亲民风范令人感到温暖亲切。
1998年11月22日早饭后,温家宝一行先到武陟县西陶镇西滑封村察看小麦高产田。在那里,他问:“你们村的粮食亩产量要说不算低,但品质怎么样?”时任该村党总支书记王孝江说,全村的小麦种子都是从外地引进的高品质良种“豫麦47号”。温家宝听后点头称赞:“我们就需要这样高品质的粮食品种。”
“在离开西滑封村返回县城的途中,温家宝让车子停了下来。当时,大家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王应文说,就在大家担心之时,温家宝从车上下来,直奔路北侧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见两位农民在街上晒牛膝,他便上前打招呼、唠家常。随后,他又走进一农户家,坐到一把不太干净的凳子上,那位农妇见状慌忙拿抹布擦凳子。温家宝亲切地说:“不要擦了,随便聊聊。”交谈中,他问农妇家里有几口人、多少地、收入来源是啥等。不一会,村里人听说副总理来了,温家宝同志身边的群众越围越多。他挥手高声说:“乡亲们,我来看望你们了,你们好啊!”人群顿时沸腾起来:“温副总理好,欢迎温副总理来俺村考察。”
“位于博爱县孝敬镇的焦作市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引起了温家宝极大兴趣。”王应文说,温家宝走进博爱县孝敬镇东王贺村农民张凤田的蔬菜大棚,详细询问他建棚种菜的情况。当听到张凤田依靠温室大棚种菜每年可收入好几千元时,温家宝点头称赞:“大棚种菜好啊!”
温家宝副总理走到哪里,就把平易近人的温暖送到哪里。1998年11月23日下午,温家宝在博爱县考察了东王贺村创办的农技培训中心和博爱县职业中专后,感觉时间还早,就让司机驱车北上,来到月山镇司中道村。车到该村的南街,温家宝下车向西走去,在那道街的第三家敲门而入,同一位老人攀谈起来:“老人家,你好啊,我来看你了。”老人问:“你是谁呀?俺可不认识你。”当老人听旁边人说是温副总理时,她高兴地说:“哎哟,你这么大的官来俺家,快坐,快坐。”温家宝与老人聊天十分亲切,老人感到温家宝非常平易近人,就说:“我有个织丝机,平时没事就织点丝,补贴家用。你见过织丝吗?我织给你看。”温家宝饶有兴致地看老人织丝。在老人家,温家宝足足待了一个半小时。
“温副总理在我市考察4天,这是中央领导来焦考察时间最长、去的地方最多、接触群众最多的一次。”王应文感慨地说。
王应文说,4天时间,温家宝每天晚上都要召开座谈会,最后一天,他在温县农科所召开了座谈会。他在会上说:“在焦作考察有两点感受:一是焦作很重视农民教育;二是焦作粮食高产工作做得很好。”他还说,除当地政府安排的考察地点外,他更喜欢搞突然袭击,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目的是多接触群众,多掌握真实情况。
“温副总理在焦作考察4天,我从头跟到尾,采访记录足足记了一大本,约有数万字,后来经时任焦作市委书记刘其文亲自审阅把关后,以连续报道的形式在《焦作日报》刊发了4篇稿件,即一篇消息:《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来我市考察》,三篇通讯:《高屋建瓴讲农业》《增收、稳定是主题》《放眼未来看农村》。”王应文对那段经历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