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党报心 怀川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编校质量:从四连冠到零差错
图片新闻
愿为他人做“嫁衣”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6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编校质量:从四连冠到零差错

作者:本报记者 翟倩倩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记者深入采访。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
  编辑参与校对。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
  校对员全神贯注地工作。
  本报记者 张 璐 摄
  考评策划部专家评审组在评报。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1949年4月25日,新华社播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毛泽东发现其中错了两个字,将“当”字误为“均”字,将“村”字误为“民”字,第二天即为新华社写了更正启事,并指出:“务请各广播电台各报纸予以更正。各人民解放军政治机关印发这个布告时,务请更正为盼。”毛泽东曾强调:“不要把认真办报刊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到具体的编辑实际工作中去。”这生动体现了毛泽东对待编辑出版工作的敬业态度和职业道德素养,感人至深,给予当今编辑出版工作者提高社会责任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以深刻的教育和极大的鞭策。

  核心提示

  1957年创刊至今,《焦作日报》经历60载风雨沧桑,始终把编校质量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素,产品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编校质量对于党报来说也是如此。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除了本身要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外,编校质量决定着报纸的整体质量和社会价值。”谈及报纸编校质量的重要性,焦作日报社原党委书记、总编辑柴国庆严肃地说。

  辛勤耕耘带来丰硕成果。据统计,在两年一度的河南省党报编校质量评比中,《焦作日报》在1996年至2003年8年时间里,连续4届蝉联全省第一。在这期间,《焦作日报》差错率逐年递减,由1996年至1997年的3.19/10000,降到1998年至1999年的1.96/10000,再降到2000年至2001年的0.69/10000,最后降到2002年至2003年的0.5/10000。特别是1999年,《焦作日报》成为河南省党报系统第一张编校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国家相关标准是不超过3/10000)的报纸。更为可喜的是,在2016年的全省报纸编校质量评比中,《焦作日报》实现了零差错的目标,真正做到了“万无一失”。

  这些枯燥的数字,折射出焦作日报人对社会、对读者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办报态度,证明报社的标准化管理行之有效、编校质量保证体系科学严格。

  A

  完善体系 打造编校质量提高助推器

  “编校质量是报纸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报纸的生命,一旦出现差错,将会严重影响报纸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当年高度重视报纸编校质量的柴国庆说。

  但是,一张报纸的出版涉及多个环节,采访、编辑、校对……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编校质量。怎样使各个环节衔接顺畅、切实提高编校质量呢?

  “一定要有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柴国庆说,“企业生产有严格的程序把关、严密的生产工序、完整的管理体系,报纸出版与企业生产非常相似,即把每天见报的所有版面、所有稿件像工厂生产的产品一样,层层把关,确保质量。”

  说干就干。报社把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创造性地运用于报纸质量管理当中,一边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一边结合自身实际,经过反复论证,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编校质量保证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行之有效的编校质量责任制、标准化操作的编校工作流程、科学的编校质量管理考核制度、优胜劣汰的编校人才管理机制等几个方面。

  “这套编校质量保证体系,使《焦作日报》编校质量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助推《焦作日报》在1996年至2003年8年时间里,连续4届蝉联全省党报编校质量评比第一名。许多兄弟报社,尤其是《郑州晚报》总编辑两次带队到焦作日报社学习取经,借鉴我们的编校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他们自己的编校质量保证体系后,《郑州晚报》编校质量明显提高,效果立竿见影。”谈起往事,柴国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B

  环环相扣 筑牢防止差错的坚强堤坝

  “提高编校质量是每家报社长期抓的工作,焦作日报社也是如此,从记者采访到报纸出版,这中间十几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要确保将差错消灭于出版前。”焦作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王爱军说。

  据王爱军介绍,这十几个环节具体为记者(通讯员)写稿——记者部主任(通联部)审稿——编辑编稿——编辑部主任审稿——文检室检查——分管总编辑审稿——校对员和值班编辑校对——夜班总编辑签付印——第一读者第一人检查——第一读者第二人检查——新闻研究室编校质量检查——编委会日评和月评——编委会反检查——新闻研究室统计考核——社内报纸审读——社外特约评报员审读和反馈等。“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权责定位,整个流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环环相扣,严格按照程序运作,上一个环节到下一个环节的时间要求甚至精确到分钟。”王爱军说。

  为此,报社专门成立文检室,聘请几位离退休的高级语文教师当文检员,让他们在稿件见报之前提前介入,重点把好文字关。“稿件记者写、编辑编、编辑部主任审,然后在送分管总编辑审定之前还要送文检室,由文检人员挑出稿件在字词、标点以及语法等方面的错误。可别说,经过文检员严格把关,《焦作日报》编校质量还真提高了不少。”回忆起设立文检室的过程,焦作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李斌感慨地说。另外,报社还建立了第一读者制度。“第一读者由报社责任心强、写作能力强的采编人员轮流担任,任务就是阅读见报前的大样、胶片以及刚刚印刷出的新报纸。”李斌说,“第一读者每班有两人值班,第一人在大样签过付印后,看付印样和胶片,主要检查头条稿、标题、重要文章、人名、地名、数字是否有误,图文是否一致等,发现问题及时请示值班总编辑给予纠正;第二人在报纸开印时到岗,第一时间阅读刚刚印刷出的新报纸,发现问题立即请示值班总编辑,由值班总编辑决定是否停机改版再印,为消灭差错上了最后一道‘保险’。”

  C

  严格考核 催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在建立、完善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上,焦作日报社一直在探索。1983年《焦作日报》复刊后,焦作日报社实施了第一个考核办法——《焦作日报采编人员考核办法》,考核办法里将一线采编人员的工资划分为基本工资和奖金两块,奖金部分拿出来进行绩效考核。

  1995年,绩效考核部分分量加重,将绩效考核的奖金提高到了每人300元。

  1999年年初,报社党委、编委制定了《焦作日报采编业务考核办法》,采编人员工资全部纳入绩效考核。这一考核办法的出台,被称为焦作日报社采编人员分配制度里程碑式的改革。

  2006年,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原有考核办法的基础上,报社党委、编委制定了《焦作日报采编业务考核实施细则(试行)》。

  2015年10月,为了增强采、编、校人员责任感,减少一般性差错,杜绝重大差错,提高报纸质量,报社编委会数易其稿,出台了迄今为止最严格的《报纸版面差错处罚办法》,《“编校之星”评选奖励办法》也一并实施。“时代在变迁,考核办法也在不断完善,越来越严格。从报纸复刊到现在,我们出台一系列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目的是激励和鞭策所有采编人员,时时刻刻把防止差错融入采新闻、编新闻、发新闻等办报全过程。”焦作日报社总编室主任吕正军说。

  有了严格的处罚办法,怎样对稿件进行评审?早在2006年8月1日,新一届报社党委就成立了考评策划部,聘任有新闻副高级以上业务职称的同志组成专家评审组,对所有见报稿件、版面进行评审。

  “从考评策划部成立的第一天起,每个工作日9时,专家评审组都要准时对当日出版的《焦作日报》进行评审,并对优质稿件、版面和问题稿件、版面逐一进行点评,形成《考评动态》,上墙公布。”焦作日报社考评策划部主任刘中和说,“考评标准就在那儿摆着,差错也每天公布,每一个记者、编辑的成绩和差错都公开。现在,记者和编辑非常关心每天的《考评动态》,潜移默化中,大家的责任心都增强了。”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